西部发展论坛>>西部专题

王军 一位理想主义者的“大西安”情结

时间:2017-05-12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任晓彤

2017年1月15日,陕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隆重召开,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政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坚持重点突破,发挥好‘大西安’引领作用,跳出‘城墙’看西安,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加强新轴线、新中心规划和建设,打通西安、咸阳、西咸新区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大西安’的辐射力。”一时间,建设“大西安”的战略略和政策频繁出现在官方文件和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在全省引发热议,反应强烈。事实上,2011年组建西咸新区之时,“大西安”发展战略已经发轫。而作为在这一战略发展的前奏中曾经冲锋在前、殚精竭虑的推动者——刚刚卸任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的王军,自然成为热议声中的重要人物。

事实上,提起王军的名字,人们就会想到近年来,由他提出的一系列西安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大绿大水”、“都市森林”、“城市湿地”、"浐灞生态区”、“浐灞足球队”、“世园会”、“西咸新区”、“大西安”、“新轴线”这些热词。

时间追朔到2011年,西咸一体化战略落地之初。

那一年6月,王军被任命为陕西省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西咸新区开发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在此之前,王军的职位是西安市委宣传部部长,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也是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主要操盘手。离开正值鼎盛时期的浐灞,来到西咸新区任职,对王军的而言,既面临着挑战,也为他日后成为“大西安”主要推手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

“这是一位有想法、有能力、有个性,有情怀的陕派官员。”这是王军给西安人留下的印象,在三十多年从政经历里,他的步履无疑是坚实的。从中央机关、省级机关到市级机关、区级机关、乡镇机关,一步一个脚印,积累了足够丰富的乡建与城建的经验。在这期间,他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发展理念和方略措施。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水大绿理念”、“生态治理带动城市开发、城市发展支撑生态建设”的开发范式,还有将湿地概念引入城市建设中的实践,以及就任宣传部长时,为西安提炼的城市名片“华夏故都,山水之城”等等,事迹频频见诸于媒体,为人所称道。

主政西咸新区工作的五年多时间里,这位崇尚向上向善、喜欢挑战自己的政府官员,以他可圈可点的业绩,在推动“大西安”的发展建设的战略蓝图中,留下一段深深的印记。。

西咸,奏响“大西安”序曲

春节刚过,记者专程采访了王军。依然神采奕奕的他,谈兴酣浓。

“‘西咸一体化’的提出是一个由外及内、自下而上的过程。”王军说。这个概念的提出至今已经17年,期间经历了种种波折,很长时间都停留在专家理论与政府文件的层面,直到2010年西咸新区的成立,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可以说,西咸新区的成立是建设“大西安”的第一步。

2000年,张宝通等专家提出了西咸一体化的概念。栗战书在担任西安市委书记时,提出了推进西咸一体化的主张。2002年12月,西安与咸阳签订《西安市咸阳市经济一体化协议书》,商定按照“规划统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八同”思路推进一体化。

2009年1月,陕西省政府发布《西咸一体化规划》。.6月,国家批复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2010年2月,陕西省设立西咸新区,提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2011年6月,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发布,设立西咸新区管委会,开发建设体制调整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

这个纠缠在体制困境中的新区,虽然在王军赴任两年半后顺利升格为国家级新区,但宏观经济的下行趋势、土地财政的终结、事权托管的不到位等等问题,都给这位见证并担纲了西安高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等三代开发区产品的资深官员,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但王军以一任执政者的本分、追求理想的情怀,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先后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城镇化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等理论体系,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时提出,“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这是对省委省政府在西咸新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包括王军在内的整体西咸新区班子一个阶段的工作的充分认可,并为这个刚刚诞生的第七个国家级新区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桎梏中探索、突围

在西咸新区任职之前,王军一直是主政官,一把手,比如在雁塔区任区长、区委书记,在市里宣传部部长。雁塔区任职期间,他对曲江和高新的崛起起了巨大的作用。作为浐灞和西咸两个开发区的创始者,王军深深明白西咸新区突破发展的困境和尴尬,但面对西咸新区的历史重任,他从未沮丧,激情不减,步履不乱,在一张规划图上勾勒出具有相当规模的创新型城市的雏形,也寄托着他对“大西安”发展的深深情怀。

“对大西安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大西安打好了坚实的基础。”王军说。在西咸新区发展过程中,组团城市发展的思路被证明是可行的。“在全国范围内,提出‘创新城市’的发展方式,得到了中央层面的认可。”谈及西咸新区的成绩,王军说。。

5年间,西咸新区在区域板块、组团城市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创新方面的成绩引人瞩目。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规模。连通西安、咸阳主城区的地铁、以及沣泾大道、秦汉大道等五路四桥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其中,秦汉大道一期、沣泾大道泾河新城段和连接西安、咸阳的渭河横桥建成通车, 截止目前,至少已有500公里的道路建成通车,交通骨架基本形成。连接西安与咸阳的地铁也开工建成。

积极推进西咸新区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其中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咸新区共同建设,包含学习教育板块、科研板块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大数据应用技术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研究中心的孵化板块。并以交大科技创新港和西工大科技产业园(无人机所)等核心项目为依托,建设西咸新区未来科技城。在王军的任期内,这些项目都得以迅速推进,近期已经动工。

生态环境明显提升。累计投资20多亿元治理渭河、沣河、泾河,18公里渭河综合治理秦汉段完工,渭河北岸湿地公园和沣河湿地公园建成开放。在五陵塬形成林地5000亩。规划面积10.4平方公里的斗门调节水库进入建设。空港新城集文物保护、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唐顺陵和萧何曹参遗址生态公园开园。西咸新区成为了全国首批55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获批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新兴产业聚集发展。西咸新区立足于西安、咸阳两市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高端装备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健康医疗、现代农业、临空产业等六大产业。规划建设了沣东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园区、沣东六村堡现代产业园、空港综合保税区、空港临空产业园区、沣西信息产业园、沣西国际文化教育园区、秦汉周陵新兴产业园、秦汉五陵塬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泾河物流商贸产业园、泾河地理信息产业园等十大产业园区,形成五个新城产业互补、错位布局、协同发展之势。

5年来,五座新城犹如五朵金花,在西咸大地上竞相绽放。五座新城在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化上砥砺前进,临空经济、健康医疗、文化旅游、高新科技、现代农业等产业栽树成林,实现了每个新城千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千亿元生产规模的目标。这无疑为组团城市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教科书式的范本。

“可能用比较效益的眼光来看,西咸新区会遭到了一些非议,但作为一个国家级创新新区,很多城市发展的创新思路和观点,往往都是从西咸新区出来的,这里是源发地。”王军总结说。

“大西安”的主推手

着力推进大西安建设,王军孜孜以求。早在2013年,王军经过深入的调研并听取专家的意见,提出了“新长安大轴线”的战略构想。

“2013年夏天,就沣河渭河作为新长安大轴线,我与张锦秋、韩骥先生进行探讨,并手绘草图,得到了高度认同,他们称此轴线为‘天星大十字’。”王军说。

据此,王军和李肇娥(注:李肇娥原为陕西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现为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总规划师)对沣河—嵯峨山轴线重要节点实地踏勘。在此基础上,按照省政府要求,李肇娥主持制订了《关中城市群核心区规划(西咸新区方案)》。

之后,在省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关中城市群核心区总体规划中,整合吸收了此意见,将其纳入规划的双轴线之一。

后来,西咸新区委托规划专家刘克成对该轴线进一步论证和深化,提出了三大片区、九大节点的设计方案。“经比较研究,我们将该轴线初步定名为‘新长安大轴线’,确定‘一轴、三区、五星联珠’的空间格局,作为近期实施的重点。”

“新长安大轴线”的提出具有非凡的意义,它实际上是确定了未来大西安的格局,也是实现“大西安“的关键所在。“在娄勤俭书记提出的‘新轴线,新中心’后,‘新长安大轴线’作为未来西安的主轴已经初步确立。

2016年,王军向省委建议,西咸新区归并到西安市以后,应该作为西安市开发区的管理机构,以产业导向整合西安市和西咸新区的开发区。他建议做成5个平台,一个是以高新区为主,整合沣东、沣西、航天基地,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平台;一个是以经开区为主,整合渭北工业区、阎良工业园区,加上高陵工业园区、秦汉新城工业园区、泾河工业园区,打造制造业平台;第三块是西咸新区的空港新城和西安市的国际港务区,组成一个大物流产业平台;第四块由曲江新区整合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和泾河新城,组成文旅平台;第五块是以西咸新区的能源金融贸易区加上文教产业园板块,再加上沣东新城的昆明池板块,组成一个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板块。

王军说,按此规划,西安的规划面积可以扩大20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可以扩大100多平方公里。如此,“大西安”建设才有了实质性进展。

此外,对于“西咸一体化”和“大西安”建设,有一种声音认为西安首位度过高,王军经过调研认为,过去相对高是因为周边城市发展基数都低,但是近20年周边城市发展很快,西安的首位度一直在降低,甚至低于成都、郑州、武汉等城市。

“现在的省际竞争更多地让位于城市群的竞争力,而城市群的竞争力更多地取决于首位城市的竞争力,只有做大做强西安,才能提高陕西的区域竞争力。”王军说。

2016年,王军曾专门撰文,强调重视西安首位度建设的问题,文中说“对于陕西而言,建设‘大西安’,进一步提高西安城市首位度是提升陕西竞争力的关键,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迫切需求,是陕西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文章写道。“只有短时间内整合西安、咸阳、西咸新区资源,做实大西安,形成强大的产业、资金、人流等要素的吸附和交流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丝绸之路新起点’和桥头堡的作用,引领陕西区域经济水平整体提高。”

2017年1月22日,在西安市代表团第五小组会议上,作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军再次提出加快进行“大西安”建设的建议。他说,“大西安”新轴线就是“西咸一体化”。西咸新区目前的建设已经推进很大,但是体制设计不尽合理。“西咸一体化”本来是两个主体变成一个主体,结果现在两个主体变成三个主体,西安、咸阳、西咸新区都难受。

可以说,即便“大西安”的提出不是王军一人之功,但王军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却毋庸置疑,他所主政的西咸新区无疑是这个宏大规划之中的关键点。

人生的下半场刚刚开始

“特别幸运,有机会施展才华、实践理想。这个时代使我们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代表这一代人为这座城市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6年12月13日,王军在离职表态发言时如是说。在此之前他没有准备发言稿,而是完全即兴演讲。整个发言带着一种无以言表的骄傲与潇洒。在结尾处,他还特别提到了中国知名的足球运动员孙继海的退役。他在给孙继海的朋友圈的留言说:“上半场的结束是下半场的开始”。其实,这句话也是说给他自己的。

大家熟知的王军,是推广“华夏故都、山水之城”的宣传部长,是开辟“足球营销开发区”先例的地方首长,是与公共人物和社会名流私交广泛的时代先锋。但这些,与铁腕关闭雁塔区污染型中小企业、拆迁事件中与村民老百姓面对面对话、工作之余到山里与老农和孩童聊家常相比,还是后者更令他津津乐道、视为本色。

“事实上,建设和破坏没有天然鸿沟,怎么衡量一个好的建设者?首先是有爱心,爱自己的国家,爱自然,爱自己的人民;然后就是要有责任,向我当地的人民负责,向我的领导负责任,向未来,向历史负责任。一百年后,人家怎么评价。说不定当代人说你好,后代人骂你呢。”王军说。

治理浐河,杜陵的万亩森林,将西安建设成为一座青山绿水的生态城市,王军可谓功不可没,除此之外,他还是第一个把“湿地“概念引入西安城市建设的人。说起过去所做过的“有意义的事”,王军显得很自豪。他继续说,“历史可能不会记住王军这个人,王军只是一个小人物,但会记住21世纪初的这一代西安的建设者们。”

“爱即使之更好。你爱这个时代,就要让这个时代更好。”退下来的王军显得精神抖擞,神采飞扬。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血糖降低了,健康状态好了,还有很多未竟之事等着我去做,仍然会关注这座城市的发展,随时会向领导汇报自己的想法,作为一个热爱这座城市的公民,我希望它能发展得更好。”

王军在卸任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一职后,还将继续履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委员和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职责。在12月13日的干部大会上,王军无不感慨地说,“我这30多年的职业生涯,处在一个建设的氛围、改革的氛围和变革的氛围当中,深感幸运”,他还提到了自己曾推动几部国际国内获奖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走过红毯”,“不管是作为官员,还是普通人,我都是很幸运的。”

对于“退役”后的打算,王军说,“我会继续关注城市的发展,用我自己的方式给领导建言献策。”他坦言,“离开几十年已经适应、已经习惯的有压力、快节奏、有责任、有成就感的工作岗位,难免会有小小的失重感、失速感,但不是失落感”,他甚至对过去批评过的同志有一些“负疚和遗憾”。

现年61岁的王军,似乎永远精力无限。如今,卸下背包的他,再次轻装上阵,作为一个“追求有趣,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人,他一定给我们呈现一个别样而精彩的人生下半场。(白翎 钟一 云岗)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