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专题

陕西动漫产业如何突围

时间:2017-05-24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张佳妮

提起动漫,我们脑海里就会涌现出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动画片,《大闹天宫》 、《哪吒闹海》、《葫芦兄弟》、《唐老鸭与米老鼠》、《聪明的一休》、《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秦时明月》、《画江湖》等等。

动漫产业,是一种融合了科技、文化、创意的新兴产业。玄幻的动漫技术一旦和风格独特的主题碰撞,便会产生一次强烈冲击。最典型的是 2015年9月,两部国产3D电影《捉妖记》(电影中有动漫元素)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分别以24.38亿元和9.56亿元收入,震惊了电影市场。其中《捉妖记》打破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7》24.24亿元的国内票房收入记录,而据了解,两部电影成本分别为3.5亿元和1亿元。

说到我国动漫产业,就不得不说陕西。陕西和北京、上海是我国科技资源最雄厚的三个省市,陕西科研院校之多,实力之强排名全国前列,仅仅动漫相关专业毕业生每年超过4000人,但是陕西(西安)动漫产业却远远落后于北京和上海,甚至于连动漫产业第二梯队城市也没有西安。

陕西动漫,是先天不足还是营养不良?

日前,记者就陕西动漫产业遇到的尴尬和未来发展与专家进行了对话。

动漫是创意产业

据了解,陕西省决咨委“陕西动漫产业发展课题调研组”从去年10月起,用了数月时间,会同西安高新区、碑林区、曲江新区等单位,围绕加快我省动漫产业跨越式发展,在西安动漫企业进行了扎实细致的调研,而后又远赴杭州、上海两大“动漫之都”进行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课题组专家告诉记者,动漫这个词,不是单纯地指动画片,动漫是一个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意产业。 2006年,文化部等10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品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广义”的动漫产业,由内而外依次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核心内容层,包括带有故事情节的动画、漫画等;第二层内容拓展层,包括电影、电视、书刊、音像、游戏、舞台剧等;第三层衍生层,包括玩具、文具、服装等;第四层关联层,包括与动漫相关的主题公园、文化旅游、行业应用、博览会等。

“动漫产业之所以被被誉为是21世纪最具创意的朝阳产业,就是因为动漫高投入、高回报“。专家说,动漫产品融合了文化性、知识性和娱乐性,好的创意和形象塑造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持续冲击力,能锁住消费者眼球而获得高回报率,这个回报率在200%—5000%;当然,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动漫内容创作投入大,如不能得到应有回报,投资风险也大。这是动漫的一个最典型特征。动漫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文化与科技结合性。动漫产品创作需要依托文化内容,产品制作和传播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三是心智劳动密集性。生产以脑力劳动为主,手工与信息化手段结合,需要大量有创意、能绘画、会操作的人才,是典型“轻资产”行业。四是外延性和融合性。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特征明显,不同的创意和思维、内容和技术在此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五是盈利模式多元性。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动漫盈利由主要依靠衍生品,发展到线上的点击率(粉丝量),线下的原创动漫产品IP(知识产权)、cosplay(角色扮演)、电视播放、电影票房、出版物和泛娱乐服务等多元模式。

动漫产业正在黄金发展期

动漫产业的最高回报率是5000%!专家们感叹:正因为这种高回报,所以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将动漫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目前每年全球总产值约8000亿美元,这样大的蛋糕,八成被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这些动漫大国拿走。我国动漫产业年总产值1100多亿元。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有各类动漫企业约4800多家,专业人员22万向上,从业人员近60万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协调发展的动漫核心区域,以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以南京、长沙、福州、成都等城市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以奥飞动漫、腾讯动漫、中南卡通、央视动画等企业为代表的“第一阵营”的格局,也推出了一些市场反相比较好的作品。

虽然我国动漫与动漫强国相比,还存在产业规模小、国际品牌少、市场化困难、高端人才缺乏和企业盈利模式单一等等问题,但是在国家的扶持政策下,尤其是从2015年开始,动漫进入爆发时代,正处在黄金发展期! 特别是2015年9月,两部国产3D电影《捉妖记》(电影中有动漫元素)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分别以24.38亿元和9.56亿元收入,震惊了电影市场。其中《捉妖记》打破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7》24.24亿元的国内票房收入记录。

陕西动漫在崛起中喜忧参半

当记者意外陕西作为文化科技大省,就连西安也还没有进入动漫产业的第二梯队城市时,专家分析说:陕西动漫产业发展较晚,经过10年努力,可谓是喜中有忧。

可喜之一是形成了几大动漫产业园区。目前,陕西动漫企业90%以上集中在西安市,形成西安高新区、碑林科技产业园、曲江新区三大动漫产业园区。按照最新的统计,全省有动漫企业近200家,从业人员1.2万余人。其中,经文化部认定的动漫企业8家。西安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西安国际原创动漫大赛”、两届“丝绸之路陕西原创手机动漫大赛”和“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动漫创意文化周”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西安高新区与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合作,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地方特色专区——“I漫长安”,形成漫游陕西、唐风秦韵等五大板块。连续3年,产值增速达40%以上。

可喜之二是涌现出陕西飞鸟文化科技公司等一批影响较大的动漫企业。这些企业生产了《大秦五行少年》、《印象五千年》、《红色延安》、《丝路少年》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动画产品。其中,长风数字文化公司被文化部等单位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和“西安国家级动漫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等称号。2011年,陕西飞鸟文化公司原创动画片《太阳神树》,获得第八届德国汉堡国际动漫大赛“中国国家奖”。2013年,荣信文化、亿利达网络、华炎科技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出口文化企业。

可喜之三是招商引资取得一定成效。2014年7月,新浪公司旗下的专业游戏研发推广运营服务公司成功入驻西安高新区,每天收入70—80万元,计划3年内年营业收入达10亿元,就业3000人。2014年12月,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和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共同投资的“秦汉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在秦汉新城正式启动。项目规划用地219亩,总投资50亿元,2019年全部建成。预计5年后,秦汉文化创意产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就业1万人。

喜中有忧。陕西动漫产业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发展仍较缓慢,与国内动漫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造成了与陕西文化科技大省极不相称的尴尬。

尴尬之一:产业规模小,发展速度慢。我省动漫产业产值只占全国的1.6%,产业增长乏力。专家给记者进行了对比,北京市动漫产业产值372亿元,上海市动漫产值290亿元,杭州市动漫产业产值65.8亿元,陕西只有18亿元。

尴尬之二:原创质量不高,缺少知名品牌。西安市动画产品规模(分钟数)一度进入国内城市前十名,但缺少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像杭州玄机科技公司,参照台湾人“秦时明月”小说,改编成动画片,形成以秦代故事为主题的知名品牌,企业版权年收入达5000万元,衍生品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而陕西目前还没有一家取得这样的品牌和成绩。

尴尬之三:企业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企业小、散、弱,各自为政,单打独斗,难以承担大型动漫产品的创作制作,市场竞争能力薄弱。我省三、四十个人的动漫企业占一半左右,80人以上企业很少。没有一家像在全国有名的奥飞动漫、中南卡通、游族网络那样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尴尬之四:盈利模式缺失,企业资金困难。中央电视台播放一集动画片,只支付给企业1000—2000元,地方台只有几百元,而研发制作成本需要1万元以上,谈不上盈利。衍生品是动漫行业主要盈利模式,但我省衍生品主要依靠广东等地提供,而且受到盗版的严重威胁。

尴尬之五:专业人才不足,人才引进困难。我省动漫企业效益差,本省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大部分流向发达地区。企业反映,月薪7000元招不到适用人才。已招来的高端人才,由于薪酬与发达地区差距太大留不住。相比较而言,杭州市为高端动漫人才引进大开绿灯,甚至将西湖的几十套别墅拿出来,给愿意在杭从事动漫事业的专家无偿使用,工作结束后收回。优越的人才引进条件,吸引了数量可观的高端动漫人才就职杭州。此外,动漫教育也存在差距。西安16所高校和12所职业学院都开设了动漫及相关专业,但没有一家进入知名动漫院校行列。而吉林动画学院,于2000年成立,是一所专门培养动漫人才的省管民办本科高校,全日制本科生达1.2万人,现已被业界誉为“中国动漫游戏人才的摇篮”、世界三大动画学院之一。

尴尬之六是:产业重视不够,政府支持力度小。以浙江省为例,杭州市每年安排7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撑动漫产业发展。市委宣传部下设“中国国际动漫节展办公室”和动漫节会展公司。杭州市已经连续举办11届“国际动漫节”。2015年有78个国家参加,617家企业参展,签约金额148亿元。陕西省、西安市在动漫产业扶持政策、行业管理、搭建产业平台、营造环境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既没有把动漫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培育;也没有更多的专项资金支持;省财政每年3亿元文创产业扶持资金,动漫项目亦很难得到资金支持等等,都是制约陕西动漫发展的掣肘。

陕西动漫产业如何追赶超越

很明显,一方面,陕西动漫产业现在只处于全国动漫第三梯队,另一方面,陕西动漫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文化、科技、教育等资源优势,具备后发而起的优势条件,只要做好工作,完全可以在“十三五”期间,扭转产业发展滞后、与文化科技大省地位不相称的尴尬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专家们给陕西动漫开出一个振兴计划。即“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陕西动漫要在“四大领域”重点作为。一个是原创动漫。秉承“原创”是动漫产业发展源头的理念,坚持“品牌第一”的创作原则,以拍摄三维动漫电影为切入点,创作生产出具有陕西特色的原创大片,形成知名品牌,带动系列衍生产品,完善全产业链。二是服务外包。发挥我省人才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主动承接国外、省外动漫企业原创产品的服务外包业务,通过承接服务外包,积累制作技术,分享市场回报,锻炼专业队伍,提高就业率,扩大产业规模。三是行业应用。借助新媒体传播形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扩大动漫在广告营销、教育培训、旅游宣传、展览展示、医疗卫生、城市规划、工业设计、军事训练、航天模拟等行业领域应用,形成产业规模。四是手机动漫。依托西安高新区“I漫长安”专区,联合三大移动运营商和BAT等互联网公司,有效整合省内动漫产业资源,打造手机动漫产业链,聚集和培育一批基于手机媒体的内容供应商,构建西部最大的手机媒体产业基地。

陕西动漫产业如何追赶超越?

专家们认为,政府发力是关键。必须强化政府在动漫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明确我省动漫产业发展的主导推进部门,出台鼓励动漫企业发展、引进知名动漫企业、高端人才和动漫产品出口等优惠政策。还应该编制我省“十三五”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实施“陕西动漫产业振兴工程”。

专家认为,要振兴陕西动漫产业,必须有重大项目支撑引领。一是由企业主导,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部门支持,联合知名动漫影视集团,学习国产《大圣归来》3D动漫电影的成功经验,制作如“兵马俑”等结合我省历史文化背景的动漫电影大片和大型系列动画片。二是加快西安动漫产业基地建设。支持西安高新区、碑林区、曲江新区、秦汉新城等动漫园区建设,扶持2—3家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和动漫运营公司,培育一大批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加大力度引进省外知名动漫企业,在陕设立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三是对于动漫产品制作急需、不能购买的关键软件和技术,设立重大科技专项,组织省内软件公司、院校联合攻关。同时,对于在国内处于优势地位的“AR(增强现实)技术”项目,重点支持,扩大应用范围,做大产业规模。

针对动漫企业普遍亏损,资金紧缺的发展瓶颈。专家建议多渠道多举措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问题。一是设立动漫创意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扶持原创动漫产品研发制作、省内举办全国性动漫会展、作品竞赛和小微企业参加国际性重要动漫活动,挖掘和支持重大项目,帮助企业融资,推动企业上市等。二是增强动漫企业积累发展资金能力。有条件的企业争取在创业板上市,吸纳社会资本,以股权转让方式吸纳社会资金。三是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本土优秀动漫作品资助奖励和贷款贴息等办法。四是金融机构贷款向动漫项目倾斜。对于省市政府部门认定的重点动漫项目,金融机构安排一定数量政策性贷款或低息、贴息贷款。五是鼓励非动漫企业投资动漫产业。鼓励有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投资发展动漫产业。

专家们认为,西安动漫产业已经在西部省份有着领军效应,应该把西安建设成为中西部动漫产业人才基地。在西安筹备建设一所与吉林动画学院相媲美,专门培养动漫人才的省属民办本科高校,致力为中西部地区培养动漫专业人才。

陕西动漫的发展症结和瓶颈已经摆明,剩下的,是政府和主导部门的作为空间。(王云岗)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