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丝路文化

古典诗词确是无用之用有大用

时间:2017-05-14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任晓彤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结束后,各方议论颇多,有褒有贬。《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古典诗词:无用之用有大用》,确实如此。《华商报》则刊发《诗词·将生活带向何处?》专栏,尖锐地提出:“诗词在当代社会到底有什么用?”其实,专栏有一段话已经作了很好的回答,他们说:“诗词唤醒了每个人的成长记忆,而当社会大部分人都产生共鸣,就成为一种共识,就变成了文化基因,并因此让人产生自豪感,归属感。”看,说得多么好啊!充分讲清楚了古典诗词传承的巨大力量。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是一颗永放灿烂光辉之星,源远流长。远古之歌谣,西周之《诗经》,战国时期的楚辞,两汉之乐府,不论是民间的歌谣,还是文人的作品,都为音节的变化及抒情、叙事提供了良好空间,增强了形式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更走向成熟,创作时运用对偶,注重风采。而唐近体诗则走向规范化,上继风骚,下开词曲,深深影响了宋元与明清以及近代。其内涵极为深刻,意存高远,寓教于乐。

这正如庄子所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古典诗词到底有无用处?我童年读私塾时,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经典著作,是为了培育人,也就是说让人们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句话,掌握本领,报效国家。中央两办印发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修齐治平”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充分肯定了诗歌对提高人们素质的重要意义。他告诫弟子们:“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视古典诗词现实之功,而要从塑造人们的心灵美、人格美,修身养性,为国效力等方面去看待,不能期盼通过传承古典诗词就会把生活中一切琐碎矛盾都化解掉,根本没有这种可能性,也绝不能将其庸俗化,只能从大处着眼去看待这个问题。

唐代大诗人虞世南的五绝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寓意于教,以蝉声比喻高官之名声不能够借外界之力远传,而要靠塑造高尚品德,培育人格魅力,让老百姓去评说。这也正如曹丕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名声自传广后。”

初唐王梵志的诗曾一度广为流传,但后来被封建正统派视为庸俗作品,不能进入文人诗歌艺术殿堂。可是现存他的诗词多是劝世劝善的箴言。他的一首诗这样写道:“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显然他是以诗的形式告诉人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定要知足常乐。虽然直白,但寓意深邃,对他的诗民众是肯定的、称赞的。

卢照邻的长诗《长安古意》第三部分说:“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他的这首诗深刻揭露了古代上层社会骄奢豪贵的生活情景,并用对比寓讽手法,批判唐长安城官宦生活的形形色色。这种手法,充分展现了古典诗词托古抒今、教育人、树良风的作用。

在李白大量诗句中,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不多。可是他那《丁督护歌》,却把纤夫们之苦刻画得那么深刻。他用“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运用高超的比喻手法,抒发对劳动人民的关爱之情,并引起人们的同情。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典诗词宝库中,这种名篇大作比比皆是,我就不一一赘述了。若能很好地运用这些名篇箴言去启迪人们、教育青年,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啊!

现在,我还想以切身体会来说明如何利用古典诗词所蕴藏的深奥内涵,作为修身养性之教材;做人做事的准则;防止身染尘埃的警戒名言等等,从中体会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之必要性。

1983年初,我任陕西省委组织部部长,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唐代李商隐的七绝诗:“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他所称赞的这位幼童,就是后来成为大政治家的大诗人韩偓。

韩偓乳名韩冬郎,10岁时随父亲韩瞻参加诗人们为李商隐赴四川任职的晚宴,宴会即将结束时,冬郎即席为李商隐赋赠送别诗,震惊四座。五年后,李商隐从四川返回长安,忆起这件事,写了这首诗。

我深受这首诗的启发,进一步加深了对“爱才犹贵无名时”这一论述的认识,深深感悟到当时我省各级领导班子普遍老化,尤其是年轻优秀知识分子干部太少,对改革事业影响很大。于是,利用各种场合再三强调要下大力气建设好“四化”干部队伍,尽快选拔大批年轻优秀知识分子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并积极向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建议,请省委关注年轻优秀干部的培养与选拔。我还写了一首《西江月·广聚贤才》:

冬阑寒消曦照,春归景霭月娇。

黄金台筑群贤招,广纳神州瑰宝。

百念急愫相约,屣屣迎门求教。

中华大地多鲲蛟,骏马广为寻找。

注:黄金台,借用燕昭王在易水边修筑黄金台招贤之典故。

这首词经呈报省委领导并公开发表后,引起各方普遍关注,加快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建设,成为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大事。后经省委批准,还从西北大学等院校选调100名毕业生下派到基层锻炼。此后,在马文瑞、章泽、张方海和李溪溥等领导同志的亲自过问和大力支持下,大批年轻干部很快成长起来,不少人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年轻知识分子则成为我省干部队伍的主力军,而从工人农民中选拔的原有干部依然得到重用。此时,我赋古风诗予以称赞:

肩承重任万里程,改革开放历险峰。

三秦大地群贤涌,辉煌硕果展峥嵘。

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后,要引导他们坚持以民为本,满腔热情地去为人民服务,我赋诗赠送他们:

为官贵在得民心,体贴百姓情自亲。

勤商国是求和谐,下情熟知决策真。

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后,还要让他们很快承担起重任,勇于负责,大胆工作,这样才有利于他们成长。为此,我赋诗加以鼓励,其中有三首是:

古风·耕耘三秦

登临穷目万里间,耕耘三秦明大端。

时光荏苒珍如璧,虹丝月钓度华年。

注:虹丝月钓,是指用“举手钓鳌月”之典故,形容为振兴三秦而勤奋工作。

古风·加快发展

南巡谈话指航程,加速发展三秦兴。

基础设施应为先,全省动员调精兵。

铁路脊梁通南北,公路布阵米字型。

通讯力求现代化,古老大地展翅腾。

古风·六放活

建设三秦步履艰,思想解放须领先。

体制改革最关键,六项放活为大端。

六项放活中最关键的是放活所有制,为此,大力推广韩城市苏村经验,加快发展民办企事业,从而带动全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古风·苏村

韩城郊外有苏村,经营企业求创新。

股份合作探新路,群众紧随引路人。

工作千头万绪,情况错综复杂,要帮助年轻干部善于抓重点,尤其要重视“三农”工作,加快发展多种经营事业。我赋诗倡导:

农村贫困求振兴,联产承包显神通。

多种经营齐发展,苹果满园庆农丰。

年轻干部掌握了权力,大部分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防止以权谋私,但是也有少数人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为了告诫他们,我写过多首诗词,其中有一首竹枝词和一首散曲是这样说的:

竹枝词·坚决反腐败

为官清廉国运开,贪图财色招祸灾。

举国民众齐呼唤,企盼清风正气来。

[越调]天净沙·为贪官画像

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

盼望时来运转,有朝大权在握,荣华享尽猛捞钱。

二十世纪90年代末,我已逾花甲之年,目睹我省年轻干部队伍已基本形成,工作朝气蓬勃,特赋竹枝词以表欣喜之情:

落叶满地临暮天,夕阳晚照忆当年。

历经风浪兴陕事,风云奔走焕新颜。

注:焕新颜,系指陕西干部队伍从老化走向年轻化,风云奔走的年轻人走上了政治舞台。

人是要逐渐从岗位上退下来的,1994年底,我从省委书记岗位上退居二线,后来经中央批准,高高兴兴地过起离休生活。特赋七绝二首留念:

(一)

西北耕耘越半生,如今引退喜盈盈。

淡烟暮照征程续,诗赋毫挥寄晚情。

(二)

沧桑世路风尘荡,弹指瞬间染鬓霜。

何惧征程艰与险,忠诚报效喜擎觞。

有人说,高雅艺术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困境重重,物质生活越富足,总让人越觉到古典诗词没有用处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毛泽东早在1958年就说:“中国诗词的出路,第一是民歌,第二是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江泽民同志也说过:“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其内涵深刻,包含着许多哲理,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优厚的文化软实力。当年,中央还就加快实现文化产业化做出专门决定。最近,中央又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对中华诗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扶持,让其焕发新光彩。所以我坚信,在实施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工程中,中华古典诗词一定能够发扬光大!(张勃兴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陕西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