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专题

大西安战略发展纪事

时间:2017-05-17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任晓彤

呛水

什么是大西安?在西咸新区交由西安代管之前,按照陕西省政府的官方表述,大西安包括西安市、咸阳市和西咸新区——这样的表述多少有些奇怪和重复,因为作为一级开发区,西咸新区并没有自己独立的行政区域,它的规划范围全部位于西安、咸阳两市。一位西咸新区的官员试图解释这个表述:“西安、西咸新区和咸阳市,三个并立的主体,这并不矛盾”。

然而,有专家这样说,西咸一体化搞了十几年的一大成果,是把两个利益主体搞成了三个。为什么这样讲?从2002年陕西正式提出西咸一体化构想,两市开始自行磨合,但又磨而不合,连对开公交都未实现。到2009年,陕西省决定设立 “西咸办”进行“市级开发、省级协调”,最终演进成如今三家利益主体,情况更加复杂。事实也确实如此,15年来,西咸一体化实质性步伐略显缓慢。

27岁的赵博是某商业银行的销售人员,家住西安的他被分派到咸阳支行工作,每天都要往返于西安和咸阳之间。8点上班的他,6点半出门,先坐225路公交车到西安汉城路,然后坐往返于两座城市之间的59路到达咸阳。 59路,是西安咸阳两市一体化实现交通无缝对接的一个缩影。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西安咸阳的公交系统迄今未能实现真正无缝对接,两市的公交系统只能到达两市边界,未能进一步延伸。以59路为例,其始发站为西安汉城路(近城西客运站),终点站为咸阳火车站,从西安西边到咸阳东边。 “这相当于城际班车了,它主要是把西安边上的人拉到咸阳”。赵博称,“西安到咸阳有三路公交,副59路车次太少,K630公交从西安东郊起始,没几站就坐满了,太挤又难等,就59路合理些,但不能刷卡。” 有媒体对这一现象直言不讳:西咸一体化过程中不乏西安与咸阳两个城市间的“较量”。

2010年,陕西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首次从省级层面统筹西咸一体化进程。跟“西咸办”同步挂牌成立的,还有西安沣渭新区、咸阳泾渭新区管委会,这也是西咸新区建设的最初形态,民间将之称为“老西咸新区”,位于渭河以南,东接西安市西三环,规划总面积195平方公里(其中西安125平方公里,咸阳70 平方公里),涉及西安、咸阳两市三区一县11个乡镇街道约146个行政村,辖区人口25.9万余人。当西安沣渭新区的牌子挂起来时,人们发现,出现了两个沣渭新区。咸阳一个,西安一个。因为在2006年的时候,咸阳就在城市最东边成立了一个沣渭新区。

问题来了,一个名字,不同的区域,两个市,两个上级主管,一时间成了笑话,于是乎,才有了后来由陕西省政府牵头的新沣渭新区,将咸阳原有的沣渭新区合并进来,但是依然是西安的西安管,咸阳的咸阳管,无论是行政职能还经济活动,都是各管各。谁知道歪打正着,这一举动为后来的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种一个新区,省政府,西安市政府,咸阳市政府共管的情形一直延续到2012年,才有了“新西咸新区”——也就是由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五大板块构成的副省级新区,由陕西省政府直接管辖,直到2014年升级为当时国家的第七个国家级新区,所有的一切才算尘埃落定。

出人意料的是,西咸新区管委会成立之后,西安与咸阳的城市规划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背向发展,远离西咸”的情形。

陕西省城市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是提出 “西咸一体化”和“大西安”概念和理论最早的专家。他说:“西咸新区前提是,行政区划不变、统计口径不变、利益格局不变,三个不变导致了西咸新区只是比区号统一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而没有动西安和咸阳两个市的行政体制,本来要一体化的两个城市,现在却成了三足鼎立,各发展各的。”

咸阳市确定了“东进南跨西扩北上”的城市发展姿态和“三城两带”(北塬新城、咸阳主城、渭河南城和五陵塬历史文化景观带、渭河生态景观带)的城市空间布局。按照咸阳市发展战略,北塬新城被称为是 “咸阳未来几十年的城市发展主战场”。咸阳的解释是:开发建设北塬新城是“基于咸阳城市发展现状和共建大西安、推进西咸新区发展的需要”。不过,有专家直斥此举就是圈地,“它对接的是西咸空港新区,利用空港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来发展自己,都是为了地方土地财政。”该专家表示,这样做的危险很大,跟风大规模搞城市开发,一旦崩盘就是死城。另一位专家也表示担忧,现在咸阳主城区都远没有发展起来,开辟130平方公里的新区,人口、产业从哪里来。与咸阳向北发展相对的是,西安亦向北扩张。位于西安市渭河以北区域渭北工业区,成为西安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在西安市往东北方向发展,咸阳市往西北方向发展的局面中,西咸一体化迟滞不前。

陕西省十一届人大代表贺延庆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总,企业总部在咸阳,在西安设有分公司及其他产业。他说双城久久不能融合的问题对企业影响不小:“招聘高层次人才时,人家听说我们在咸阳,立马不愿意……” 他认为“西安作为核心城市规模还有些小,对整个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辐射力有限,对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也有所限制。” 他希望,西咸一体化进程能再快些。“现在最紧迫的是金融一体化,有了金融的共同体,经济和社会才能完全融合发展。”贺延庆代表说,其后则是户籍一体化、社保一体化和教育一体化等,西安、咸阳的老百姓无疑将受惠多多。笔者认为,摸着石头过河,可能稳稳当当,也可能跌倒水里,呛几口冷水,让人难受。大西安进程犹如新长征,出现这样的局面,是教训,也是反思,是经验,也是动力。如果没有坎坷,大西安就走不出2017年跨越壁障的一步。

破浪

西咸一体化战略发端15年来,眼看着别的城市飞速发展,陕西民众对大西安从抱着极大的希望,到着急,甚至失望,再到社会上各种说法的纷至沓来,正是大西安建设的公共话语晴雨表。

西咸新区设立以来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应当说在大西安建设向前推进中,西咸新区功不可没。即使在矛盾交织的困难环境下,西咸新区的建设者们,仍然以拓荒者的姿态和奋斗精神,砥砺廉隅,奋力前行,为大西安突破桎梏摸索新路,为大西安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铺了道路。按照“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建设新城市”的指导思想,“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 的总体要求,西咸新区杜绝城市的“摊大饼”;以 “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新型城市形态,以“大开大合” 的“春秋”笔法,在88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力推进西咸新区建设。

从2011年6月成立西咸新区管委会至今天,西咸新区城市骨架基本拉开,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组团式发展的现代田园城市格局初步形成,累计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超3000多亿元。 2015年11月,西咸新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按要求,西咸新区到 2017年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有序推广试点成功经验。

西咸新区对大西安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大西安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包括思想观念,城市规划、产业发展乃至生态文明。

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规模。连通西安、咸阳主城区的沣泾大道、秦汉大道等五路四桥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其中,秦汉大道一期、沣泾大道泾河新城段和连接西安、咸阳的渭河横桥建成通车, 截至目前,至少已有500公里的道路建成通车,交通骨架基本形成。

公共服务同步配套。第四军医大学教研综合园区动工建设,投资17亿元的交大二附院秦汉新城分院项目加快推进。北京之外的第一个清华大学附中——秦汉清华附中建成开学,耀华国际学校和沣东中加国际学校启动建设,枫叶国际学校签约落户空港新城。陕商博览馆、泾河崇文塔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生态环境明显提升。累计投资二十多亿元治理渭河、沣河、泾河,18公里渭河综合治理秦汉段完工,渭河北岸湿地公园和沣河湿地公园建成开放。在五陵塬形成林地5000亩。规划面积10.4平方公里的斗门调节水库进入建设。空港新城集文物保护、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唐顺陵和萧何曹参遗址生态公园开园。西咸新区成为了全国首批55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获批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新兴产业聚集发展。西咸新区立足于西安、咸阳两市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高端装备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健康医疗、现代农业、临空产业等六大产业。规划建设了沣东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园区、沣东六村堡现代产业园、空港综合保税区、空港临空产业园区、沣西信息产业园、沣西国际文化教育园区、秦汉周陵新兴产业园、秦汉五陵塬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泾河物流商贸产业园、泾河地理信息产业园等十大产业园区,形成五个新城产业互补、错位布局、协同发展之势。

空港新城获批国家航空城实验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项目开建。西部飞机维修基地、商务中心、航投大厦等建成投运。沣东新城各重点板块初具雏形。在中俄两国总理见证下,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在沣东新城启动建设,中俄苏霍伊商用飞机项目运营中心落户该园区。秦汉新城周陵新兴产业12个产业项目全面开工,引进了惠普数字创意文化产业基地、陕西建工集团建筑产业化总部等项目。沣西新城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批准为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数据中心建成运行,微软在西北地区首个设立的创新中心及IT学院等5个项目投入运营。泾河新城中国锂产业园、温商高端制造产业园、美国科技产业园主体完工,华晨集团特种车生产基地一批重大项目开工,乐华城主题公园对外开放。

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农业都市、产业新城、文化新城……所有标签都印证着在人、城、产、生态和谐共存健康发展征程上,西咸新区在不断的做实。从以前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到西安咸阳两市分而治之,到省市共建以省为主,再到西咸新区交由西安代管,政策不断向西咸新区倾斜。经过4年的发展,西咸新区正在从“幼儿期”向“青春期”过渡,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西咸新区也为陕西的发展积累了很多经验。西咸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西咸新区仅有1/3的面积用于城市建设,2/3划定为农田、生态用地等禁建区,设定文物“紫线”、生态“绿线”和水体“蓝线”,以法律形式确保城市的绿色基底,为“海绵城市”提供生态保障。西咸新区的生态建设在全国都可圈可点。先后启动了区域内渭河、沣河、泾河综合治理工程,使其恢复行洪、蓄水等生态功能。河流沿线建设生态景观廊道、湿地公园,延长城市绿线。同时将中央雨洪系统植入城市绿廊,整体下穿城市道路,实现区域性雨水汇集、净化、调蓄、溢流功能。这样一来,城市中心绿廊既是城市绿色景观带,又是雨洪系统,还是动物迁徙、城市通风的重要通道,成为净化城市空气、水的“肺”和“肾”。西咸新区担负着国家特色小镇建设的探索使命。他们摒弃“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利用区内山川河流、大遗址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构建城市绿色基底,让五个组团城市和若干风情小镇点缀其间。

“优美小镇点缀”是西咸新区探索城市营造的几个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作为国家级新区进行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的具体实践。按照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泾河新城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以崇文重点镇、瀛洲新苑等为代表的重点示范镇,以茯茶镇、乐华英伦小镇、亢营物流小镇等为代表的产业小镇,以花李丝路小镇等为代表的丝路田园小镇,以卢卡小镇、枫丹白露小镇等为代

表的风情小镇,以西咸崇文庄园小镇、天心庄园等为代表的新型农庄,以香榭庄园、翠缇庄园等为代表的田园宜居小镇,以寿平民宿小镇、宋村文化旅游小镇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小镇,以及若干新农村等多种形式的优美小镇。作为泾河新城优美小镇建设的代表,茯茶镇已成为陕西乡村民俗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已经实现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 30亿元,促进了文化旅游及茯茶产业联动发展,已成为区域建设优美小镇的示范项目。根据规划,未来5年内西咸新区将建成空港花园小镇、葡萄酒庄小镇、“智慧学镇”等35个此类小镇。西咸新区优美小镇的建设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语),而且,符合城市营造中对地域历史人文价值的空间化、体验化和产业化的诉求,亦是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城镇化理念的切实践行。

任何发展不会都一蹴而就。

城市发展有一个规律,就是优质资源都向城市中心区域集中,而城市边缘地方,往往会成为环保成本、能耗成本、生态成本、社会成本的承接地,也就是所谓的“城乡结合部”现象或者“三不管”地带。西咸新区原本就是西安和咸阳两个城市摊大饼摊在一起的地方,没有西咸新区这个地区也会发展,但可能会无序,只有通过行政力量的介入,才能使之有序发展。西咸新区所起的作用,恰恰就是弥补或者纠正这个发展中的不平衡。它在城市结合区、城乡结合部搞建设,卓有成效地促进了优质资源和高效经济的紧密融合和有机衔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成立6年来,从国家层面争取到了18个发展的牌子,这给大西安提供了强大的政策空间,在全国也是唯一的。可以说,没有西咸新区6年的砥砺前行,要拿到这么多的政策支持,没有可能。西咸新区成立后固定资产投资比过去提高了十数倍,这是国家之力的硕果、全省之力的体现,也是国家级新区平台优势的证明。

扬帆

马克思曾经说过,“真理是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虽然西咸新区的成立和建设为大西安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为双城融合起着衔接作用,但正如前文中所说,行政区划的桎梏,一直是大西安发展的羁绊。三兄弟若即若离,各自伐谋的情形仍然存在,万众期待的“西咸一体化”遇到了一条“万年梗”。是“行政壁垒”作梗,还是“城墙思维”作梗?

两者皆有。每一个地方,区域、资源和人口等各有不同。对于陕西来说,关中城市群用占全省23%的面积,却创造了占全省65%的GDP和容纳了全省60%的人口。放眼全国,现在的省际竞争更多地让位于城市群的竞争力,而城市群的竞争力更多地取决于首位城市的竞争力,只有做大做强西安,才能提高陕西的区域竞争力。 2015年,陕西省GDP在全国34个省域排名15 位。看起来处于中游,但横向对比就会发现, 中国的超级城市群,基本上都位于沿海、沿江地带。而在中西部省份,省会城市绝对是一个省的绝对核心。一城兴则全省荣,一城衰则全省哀。与四川、河南、湖南、重庆等中西部省份城市相比,陕西许多城市都是“穷兄弟”。未来能够带动陕西发展的,就是“大西安”带动关中城市群。这个背景下,陕西必须要走向“大西安”格局,成为一个区域超级中心城市。

对于“西咸一体化”和“大西安”建设,有一种声音认为这会使西安首位度过高。而实际上,过去相对高是因为周边城市发展基数都低,但是近二十年周边城市发展很快,西安的首位度一直在降低,甚至低于成都、郑州、长沙等城市。目前,“ 大西安”在人口集聚上(占全省 22.98%)已经成型。但是,GDP占比距离成都还有一定的差异。2015年,西安GDP排名全国第26位。依靠着旅游、文化、科技等,西安以优秀的第三产业指标屡次挤进全国城市排行榜。但现实是,依照西安的增长速度,不仅无法与成渝汉相提并论,即便与郑州和长沙也拉开了差距。 1010 0平方公里的西安,发展瓶颈依旧是空间:向东,资源已是有限;向南,生态因素必须考虑。所以,西安多年都是绕着老城区打转转。向西和向北,才能彻底为西安未来的资源、产业和空间腾开空间。从行政上,西安只能解决高陵、户县的 “撤县设区”。对于咸阳来说,发展空间一样很小,西咸新区划走了咸阳城区的大片地域,这让咸阳陷入失落和彷徨之中。

“行政壁垒”是阻滞大西安的根本症结。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曾昭宁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西咸新区并非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水到渠成,而是运用行政手段强捏在一起,所以一旦跨行政区就很容易出现矛盾。

“其实很清楚,西咸一体化,建设大西安,那咸阳就是西安的一部分。”陕西省决咨委委员、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王圣学告诉媒体。“咸阳本来就是西安的一个区,不管是在解放前的西安直辖阶段,还是在‘文革’时期都归西安管。‘文革’ 时候西安经济总量占到陕西省的一半以上,而且是计划单列市”。实际上,多位专家都认同历史上咸阳和西安是一个城市的观点。“历史的行政区划演变,就可以看得出来。西安汉代叫三辅,唐朝叫京兆,元代叫奉元路,明朝叫西安府,西安的边界就说明了历史上西安和咸阳是同一个城市。”西安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咸阳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吕仁义认为,千百年来咸阳都是属于西安,西咸一体化名正言顺。

所以,必须废除表面上的“西咸一体化”,避开咸阳带来的行政阻碍。最现实、最稳妥、也最适宜的办法,是将“西咸新区”变为“大西安”城市的有机部分,通过省上的直管与西安进行融合,解决行政归属带来的弊端。这几年,西咸新区的变化直接验证了这一变革。 “城墙思维”是阻滞大西安的关键性症结。加快西咸一体化、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口号喊了多少年,在不停的呼号中,关中城市群却被排除在了国家七个城市群建设之外,这不能不说是陕西人的痛点。这也是上任伊始的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跳出城墙思维”的焦虑所在。 2016年1月,时任陕西省省长的娄勤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西咸新区要建设“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随后娄勤俭多次提出:建设大西安要打破城墙思维,“要跳出城墙看西安”,“要站在秦岭之巅看西安,用全国乃至世界的眼光建设大西安”。娄勤俭书记的“跳出城墙思维”看西安,绝不仅仅是西安物理意义上的拓展,更重要的是要求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改良“城墙思维”的土壤,不能任由它滋长。

“城墙思维”已影响陕西几十年,要运用系统性思维做好城市规划,内外兼修才能进一步推动西安的发展。必须从顶层制度设计,彻底冲破行政壁垒牢笼,将西咸一体化上升至陕西省发展的战略层面,从人口、交通、产业和资源等进行一体化统筹,彻底走向“大西安”格局。

2016年11月4日,大西安发展专题会上,西安市和西咸新区的主要领导皆出席。娄书记强调,要跳出城墙看西安,运用系统性思维,搞好大西安规划,推动大西安多轴线、多中心发展。他说:“跳出城墙思维,就是跳出‘各扫门前雪’的本位思维,谁各自为政谁就会沦为历史的罪人。” 2016年12月中旬,胡和平省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关中城市群核心区总体规划》,明确了未来大西安“双心、双轴”的空间布局。所谓的“双心”,一个是以现在西安主城区为基础的大西安历史传承中心,另一个就是以西咸新区为依托的大西安示范创新中心;所谓“双轴”,一个是延伸纵贯西安钟楼南北方向的传承发展轴,另一个就是串接西咸新区沣镐遗址的创新发展轴。 2017年1月16日,陕西省两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西咸新区第一任操盘手,党工委原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军在西安市代表团第五小组会议上说,“大西安”实际上经过论证就是“西咸一体化”。西咸新区目前的建设已经推进很快,但是体制设计不尽合理。 “西咸一体化”本来是两个主体变成一个主体,结果现在两个主体变成三个主体,西安、咸阳、西咸新区都难受。

2016年12月,王军给陕西省委汇报工作时提出了一个方案,大西安建设分三步。第一步,把西咸新区整体并入西安,由西安代管;他建议,西咸新区归并到西安市以后,应该作为西安市开发区的管理机构,以产业导向整合西安市和西咸新区的开发区,努力打造5个平台,一个是以高新区为主,整合沣东、沣西、航天基地,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平台;一个是以经开区为主,整合渭北工业区、阎良工业园区,加上高陵工业园区、秦汉新城工业园区、泾河工业园区,打造制造业平台;第三块是西咸新区的空港新城和西安市的国际港务区,组成一个大物流产业平台;第四块由曲江新区整合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和泾河新城,组成文旅平台;第五块是以西咸新区的能源金融贸易区加上文教产业园板块,再加上沣东新城的昆明池板块,组成一个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板块。王军说,按此规划,西安的规划面积可以扩大 20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可以扩大100多平方公里。这样的话,“大西安”建设才有了实质性进展。从王军手中接过接力棒的新一任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岳华峰在小组会议上作重点发言时说,西安现在太小,武汉、郑州等城市都比“大西安”大,“大西安”至少是西安、西咸新区、咸阳加起来,西咸不能独立建设,必须是“大西安”的一部分。西安、西咸新区和咸阳如果相互封锁相互竞争,谁也发展不好。西咸新区要与西安融合,要有一个决心,能够把西咸这个地方建成一个与老城区不一样的商圈。

城之未来,在于地广、物博,更在于政通人和、格局气度。从秦汉至隋唐,莫过于此。搭建真正的 “大西安”城市平台,事关“关中城市群”乃至陕西全省。方方面面,上上下下,达成共识。2017年1月21 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西咸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意见》,决定西咸新区交由西安市代管,正式开启了“大西安元年”。 2017年1月22日,西咸新区正式开始交由西安市代管。这一时刻,是大西安15年艰难突围冲破壁垒的历史时刻,是西安和咸阳1400万人民从此真正拥抱大西安的历史时刻,是陕西追赶超越、突破性发展的历史时刻,是“中国西安·世界西安”再铸辉煌的历史时刻。 2017,大西安元年。大西安,正向着大江,向着大海,向着世界,乘风破浪,扬帆起航。(薛晓燕 王云岗)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