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通,陕西省第一个发展战略的主要执笔人,陕西省西部大开发总思路课题主持人,所提 “三环结构”设想及内地中心地带战略、“亚欧合作交流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及国家关中产业带、大西安及大关中城市群发展、皇城复兴及西安政府北迁在陕西和全国影响极大。他被社会各界和网友们赞誉为“张金砖”——一块金砖(真专家)抵得上几火车砖头(砖家)。
陕西官场、学术圈对张宝通的理论很熟悉,过去近20年,张宝通在不同场合和他本人的著作、文论中推广“西咸一体化”与建设“大西安”的理论。
张宝通所有关于“西咸一体化”和建设“大西安”来自他本人对汉唐时代长安复兴的梦想。他认为目前西安、咸阳与西咸新区行政上的风格阻碍了整个区域的发展。当年设立西咸新区,张宝通是反对的——他认为新设立一个新区,不利于关中核心区域的发展。
西咸新区设立之后,张宝通又提出“三分咸阳”,“把咸阳主城区和泾阳、三原、兴平、礼泉划归西安”,一时间在政界、学界引起激烈争议。
对于张宝通本人来讲,现在西咸新区划归西安管理意味着,他多年来力推的理论在政府的推及中得以初步实现。
作为最早提出西咸一体化的学者。在2000年前后,张宝通主持策划西部大开发陕西思路,就强烈表达了西安咸阳必须实现一体化发展的看法,其后逐次加深。他的观点最鲜明的也是最招惹物议的,归纳起来就是:欲发展陕西,必先西咸一体化;欲西咸一体化,必先实质整合西咸;欲整合西咸,必先拆分咸阳,行政区划必须调整,咸阳精华部分并入西安。换言之,想要做一个大西安出来,必须要让西安做大,让西安当头,西安成为核心,让西安并掉咸阳,让咸阳消融在大西安的建设进程中。
2014年5月《经济观察报》有一次专门关于张宝通大西安理论的报道——在大关中发展论坛上,张宝通说,将咸阳中心市区和泾阳、三原、兴平、礼泉划归西安,使西安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和国际化大都市;将淳化、旬邑、彬县、长武划归铜川,把铜川建成渭北的中心城市,解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将乾县、永寿、武功、扶风、眉县、周至划归杨凌,使杨凌由试验区变成示范区,建成中国唯一、世界唯一的农科型中心城市。
张宝通的提法最终引起了大的争议。张宝通“三分咸阳”的提法,也被一些人看作经济学者单纯从经济学角度考虑的一厢情愿,而忽视了千年古城咸阳的悠久历史文化。咸阳市政府也这样认为。在“声明”中他们说,“咸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36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第一帝都。这样一个拥有厚重历史文化传承和充满经济活力、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城市不可能在我国行政板块消失。”
但张宝通坚持“西安才是咸阳,咸阳不是咸阳。”并指出司马迁在《史记》里记得很清楚,“汉长安,秦咸阳也”。为了保留“咸阳”这个名字,把咸阳叫咸阳,那指的是“咸阳古渡”。1966年到1971年,咸阳市也曾归西安市管。
“‘就像西安才是长安,长安不是长安’,汉长安、唐长安都在西安,为了保留‘长安’这个名字,才把韦曲叫长安,原来是长安县,现在是长安区。”
张宝通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在张宝通看来,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做大做强西安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走向大亚欧,只有解决好了第一个问题,才能使西安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2016年,张宝通发表文章,重申拆解咸阳的必要性。“陕西应当加快西咸行政一体化,尽快组建大西安。只有使西咸在行政上成为一个城市,才可能与重庆、成都、武汉、郑州相抗衡,才可能担负起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重任。
2017年1月,在陕西省放弃直接建设西咸新区的背景下,张宝通依然对西咸划转西安的实际效果表达忧虑,认为"没有经过民政部,没有经过行政区划调整。虽然西咸新区划给了西安,但GDP统计上,很多还在咸阳。所以届时可能会出现“一个城市、两个西安”的局面。"体制理顺了,比原来是前进了一大步。但是离我们目标还差得很远,目前还没有达到我们的目的"。
2月20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市长上官吉庆作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大西安”。张宝通认为这是很大的一次进步。
张宝通始终坚信着西咸一体化,不是西安和西咸新区一体化,是西安和咸阳的一体化。“我们不能止步于此,要继续前进,继续推进西安和咸阳在行政区划和行政体制上的一体化,真正组建大西安。”在张宝通的构想里西咸一体化以后,1+1>2,变大都市了,吸引力大了,世界500强就来了,外资银行也来了……外商来了,发展就快了。
这些年来,影影绰绰,看到他奔走各种场合,为陕西经济把脉,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呼吁,为西咸一体化发声,为大关中城市群铺垫,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呐喊。他的身份是学界人物,但与官方互动紧密,他似乎非常期待他的见解被决策者采纳,发挥实际影响,为此参与创办关天经济论坛或大关中论坛,十余年间频频亮相,利用传播平台,出现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扩大影响。他可以讲是陕西曝光率最高的学者,每逢关键时刻,总会听到这个媒体宠儿的有口音的嗓门。他不仅因职务身份,每每为中央、省上政策作注解,而且还以研究者角度,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改初衷。 他树敌不少,一般稍稍关心陕西经济理论和实务的人,都有感觉。
如今,张宝通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有时候早上在广州,晚上就到了延安,第二天还有会要开。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年岁,他仍奔波在工作上,“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工作没有激情,是因为择业时没有考虑到兴趣和特长的结合。其实,当你真正干一行爱一行的时候,你会发现工作其实就是一种休闲。”(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