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抓住了中国经济的要害,明确了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确定了房地产长效机制框架,创造性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
对于2017年中国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依然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排除了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的可能,中国经济L型下半场仍将持续,GDP增速有可能超过2016年的6.7%。
对于大类资产配置而言,股市将继续健康牛,债市黑暗时代仍未结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股轻债”的思路非常明显,不再提包括债券的直接融资,而只提“加大股权融资力度”。货币政策的重心转向已经成为必然,中国流动性拐点已经确立,投资者不应再对债券市场抱有幻想。
五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
12月21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姚洋教授在北大国发院第78次“朗润·格政”论坛上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2017年经济政策和形势进行了解读。
他表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信号,对于明年的经济工作定了一个调子。明年我们要做什么呢?我的建议:明年保增长既不能放松,调结构又要同时进行,要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两条腿’走路。”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是提出“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姚洋表示,“这五项工作应该是抓到了中国经济的要害,此次结构调整可能比上一轮来得更猛烈一点。”
回顾今年的去产能工作,他认为,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基本上超额完成任务,特别是钢铁、煤炭行业。
不过,“问题在于用行政手段去产能,容易产生一些消极后果,比如今年以来经济又开始上行,但产能被压住了,价格上涨非常快,进口的产品钢材又如此之多;去产能地区不平衡,比如河北压了,广西是不是管不了,仍有新钢厂建设。”
另外,去库存到今天仍然是7亿平米,基本上没有降;杠杆方面,不但没有降还在上升,首先经济还在下行,企业没办法运转起来,所以杠杆率不断累积,最后没有去成。
姚洋指出,“这几项工作都需要发挥市场作用,或者至少市场要和政府措施相结合。”
“不像去产能,政府一声令下关停,但去库存不行,不能逼着老百姓买房子;去杠杆,很简单的办法少发货币,但保增长又不行,货币还得发;企业要生存下去,借新债还旧债,特别是房地产行业要维持,债务又会累积起来。这两项任务都完成不是太好。”
关于降成本,姚洋表示,曹德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放的这一炮放的很好,曹德旺没有跑,只是到美国搞了投资,中国除了人工比美国便宜,剩下所有东西都比美国贵,人工便宜的费用,美国的水电、交通、税收便宜,一下把人工冲抵回来了。
“虽然两税合一,好像给企业节省了5千亿,事实上增值税的税率还是偏高,还是成本太高。我稍微算了一下,如果每个企业照章纳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活不下去,必须偷税漏税,所以明年能不能真正做到降成本,落到实处,是一个契机。”
姚洋指出,如果没有资本外逃,人民币贬值没什么影响,可能对经济有正面影响。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不起这样的贬值,简单算一个账,去年经常项目顺差近6千亿美元,创历史记录,去年8月份到现在外汇储备下降了7千亿美元,在过去一年里损失了1.3万亿美元资本外流。
因此,今年第一季度,国务院立即强刺激,发行货币5.6万亿,相当于60%发出来了,地方政府开始举债,一下子就稳住了人心。“如果贬值是平稳的,不会引起恐慌性资本外逃,这可以接受。”
保增长、调结构 “两条腿”走路
第一,保增长不能放松。对于有经济学家说,既然经济开始复苏,PPI转正了,所以一些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应该退出了。
姚洋坦言,“我觉得还不到退出的时候。我现在整个经济还在底部,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一定的货币发行的速度,保持一定的财政的力量投入,对于稳定明年的经济增长还是至关重要的。”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唯一的数量指标:2020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也就是说,到2020年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在6.5%以上,达不到这个速度,就完不成指标,这是政府任务,所以保增长非常重要。
第二,调结构也要同时进行。这次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不能片面地谈调结构,也不能片面地保增长,要两个都要谈。
姚洋称:“我觉得明年的任务,要找到既保增长又调机构的突破口,要把两个结合起来做。”
为此,他提供了两个建议:一是政府加杠杆补贴民生;二是把债转股作为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式来做。
对于政府加杠杆补贴民生,姚洋指出,特别是用来消除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的,要作为明年的重点问题来解决。
“政府总要有所行动,不能还像今年一样,呼吁农民进城买房,没有刺激不可能买房的。我建议地方政府发行自借自还的债券,中央政府允许自发。每平米补贴1千,三四线房价平均3、4千,补贴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对于刺激农民进城有很大的作用。”
姚洋进一步指出,其实现在农村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城市人已差别不大,只不过生活比较差,很多农村年轻人在县城买不起房,住在农村在城里上班,一旦买得起,就愿意搬到城里,这至少可以提高子女的教育水平。
释放改革红利“一箭三雕”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一是有利于去库存,很快7亿平米的库存就降下了;二是降杠杆,帮助房地产商还清银行债务;三是保增长,中央搞债务置换是5万亿,明年还要3万亿,把10多亿的债务全部置换出来,所以7千亿不是很大,但可以改善民生,调结构、保增长。”他阐释道。
姚洋表示,国务院已出台了债转股指导意见,把债转股作为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式和手段来做,我们要利用这次结构调整的机会,债转股到国有企业改革。
“国企负债太多,负债率达66%,民企只有50%。虽然目前国企依然是我国技术实力、人员实力最强大的部门,但国企的经济手段、公司治理机构非常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方向,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到了明年的工作重点之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姚洋称,国企的负债这么高,想让国企还债不太现实,比如铁路总公司负债3万亿,简单算一下年利息3%,900亿基本上给银行打工去了。所以把债务转成股份,拿到市场去拍卖,让民间资本进入,债转股真正参与国企管理,改变国企公司治理机构,改善经营机构,把国企综合实力利用起来。
此外,“这也是‘一箭三雕’之举:一是以债转股为突破口推动国企改革;二是降杠杆;三是保增长。”
总之政府一定要找到既保增长又调结构的突破口,不能像过去几年把调结构和保增长完全对立起来,自己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了,这样才会明年把结构调整真正做好。
对于明年经济展望,很多人认为增长率还要下来。不过,在姚洋看来,多数人是在预测潜在增长率(不断下降),但没有预测真实的增长率。
他坦率地指出:“我认为明年增长率会比今年高。我们各项指标都在向好,怎么可能比今年还低呢?我们应该有信心,这次经济下行已触底,过去20多年间,每7年一个周期,第4年应该是最低点,明后两年应该会真正走向经济复苏。”(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