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动态

坚持稳中求进 努力追赶超越

时间:2017-05-23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顾柠语

2017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特别是即将迎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我们全省发改系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来陕视察时提出的“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总体要求,进一步坚持高标准、快节奏、严要求,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扎实工作,确保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抓项目促投资。着力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实施“米”字型高铁、关中城际和大西安地铁网,全面推进西安火车站改扩建等铁路和安康、延安新机场建设,新开工平利至镇坪等高速公路,实现西安地铁3号线正式运营并抓紧4、5、6号线和临潼线建设。抓好引汉济渭及输配水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促进重点产业项目投资,围绕重大转化项目下游深加工,谋划一批延伸产业链的精细化工项目,重点做好麻黄梁工业区3500万吨煤炭综合利用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咸阳8.6代液晶面板、中兴微电子设计基地等项目建设。二是抓工业保运行。稳住能源工业基本盘,加强省内煤电互保,鼓励和督促煤电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规范成品油市场,实现国Ⅴ汽柴油全覆盖。继续扩大大用户直供电规模,努力增加向河北南网以及河南、四川等省份的送电量。推进汽车与新材料、汽车与电池等行业的协同发展。三是抓消费促活力。促进交通出行、房屋住宿、金融、生活服务、知识技能、生产能力等领域重塑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支持物流、会展、金融等产业突破发展。着力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扩大终端产品消费。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医养结合等消费业态,鼓励发展便民利民社区商业,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圈。四是抓好经济运行调节。继续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预判,认真研究分析发展中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强化煤电油气运保障,指导煤炭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与省内外用户进行市场化供需直接衔接,优先保障居民用电、用热需求。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开展电力网上平台直接交易。做好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充分运用现代金融手段筹资融资,解决好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二)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针对行政审批、税费、用工等关键环节,切实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改革开放、民营促进、服务升级等十大战略,努力补齐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短板。二是狠抓重点领域改革。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深入推进营改增政策。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我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意见。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落实好国家关于产权保护法治化的意见。强化农村综合改革,启动实施盐业体制改革。深化电力、天然气、医疗服务、农业用水等价格改革。继续推动行业协会商会脱钩试点工作,尽快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三是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落实“一带一路”陕西行动计划,推进五大中心建设。深入推动西安经中亚至欧洲的陆路物流大通道建设,推动中欧班列健康运营和海外物流基地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高起点建设自贸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三)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加快能源工业高端化发展,建成榆林、延安、富平热电项目,做好榆林煤制气、延长榆神煤炭清洁综合利用和榆横煤基油醇联产示范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推动建材、食品、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物流、文化旅游、金融、健康养老等产业突破发展。召开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继续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的全方位深度融合。培育壮大网络娱乐、数字出版、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新业态。三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综合示范园区,推进园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信息化。

(四)大力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完善创新评价和考核制度。大力发展众包、众筹、众创、众扶,支持西咸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深入推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力争在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科研机构企业化改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2-3条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围绕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组建运营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新材料、军民融合等5只产业基金。编制完成十大产业集群规划,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五)加快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狠抓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创新发展环境,强化财政、金融、社会资本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工业集中区、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等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支持大荔县、蓝田县、榆阳区开展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二是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全面落实中省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激发企业家精神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在水电燃气、供热供暖、管网建设等领域向民营企业推介一批PPP项目,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保障民营资本收益。支持引导民营企业以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股权转化等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国有控股公司上市增资扩股及经营管理。三是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大力推进企业债券融资,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融资性担保。吸引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来陕开展业务,鼓励地方金融机构通过上市、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措施壮大资产规模。着力推进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引导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六)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落实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陕北转型持续发展、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积极推广榆林、富平“多规合一”试点经验,做好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编制实施黄河沿岸、渭河北岸、渭北台塬等5大区域板块发展规划。二是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意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深化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扩大小城市培育试点范围,加快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按照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理念,建设金丝峡等特色小镇。三是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继续配合开展央企进陕、丝博会、农高会、陕粤港澳等招商引资活动,保证项目签约落地。瞄准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常态化的项目推介和洽谈。推行重点投资企业定期回访制度,建立第三方评估等良性机制,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四是搞好苏陕、津陕、黄河金三角等区域协作开发。全面落实苏陕进一步加强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战略协议,完成《“十三五”时期苏陕扶贫协作工作方案》。推动津陕两省高层互访,争取签订《津陕战略合作协议》,加快编制并衔接《津陕对口协作“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强化川陕、鄂陕、黄河金三角等区域协作开发机制。

(七)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对象,按照“六个精准”总体要求,实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做好易地搬迁补助政策衔接,统筹推进安置点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管理服务跟进等工作。二是做好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继续推进煤炭、钢铁等去产能重点行业职工安置工作。大力实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行动。三是加强教育和卫生事业建设。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卫生计生等4大类28个专项建设,围绕“四个一流”要求,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以健康陕西建设为引领,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吸引社会力量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

(八)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严格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工业、建筑、交通和商贸等重点领域节能管理。抓好煤矸石、粉煤灰、矿渣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建筑、农林废弃物等综合利用。二是强力推进治污降霾。继续抓好关中地区燃煤削减,全面推进陕北、陕南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积极推进工业余热暖民工程和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改造及煤改电、煤改气工程。三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持续推进“陕北大绿化、关中园林化、陕南森林化”建设,编制完成秦岭、黄河、桥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启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支持延安、西咸新区、浐灞生态区、神木县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陕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推广节能、低碳、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新模式。(方玮峰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