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专题

寻访工业遗产 复兴城市文脉 —— 《国家记忆·回眸156陕西篇》纪录片开机

时间:2017-05-23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顾柠语

冬天的长安别有韵味,美丽的群贤别业,嘉宾云集。

2016年12月10日,秦岭山下,群贤别业,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记忆••回眸156陕西篇》纪录片拍摄开机仪式隆重举行。陕西省老领导张勃兴、张斌、邱俊本、潘季、陕西省决咨委副主任邓理、省国防科工办主任原忠德等出席,省、市、县(区)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120人参加活动。

陕西省委原书记张勃兴在致辞中说:工业遗产是一个城市工业发展的缩影,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见证。作为一种新型文化遗产,近年来,工业遗产保护在我国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大量传统工业时代的工业设备、生产车间、矿业场地是废弃夷平还是更新再利用?如何保护这些承载着时代与城市记忆的工业遗产,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为新中国陕西工业建设的参与者,张勃兴老书记讲:“156项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助建设的重点项目。他回忆说: 在156个项目中,陕西获得了24项,西安就有17项,成为接受项目最多的城市(其中东郊韩森寨工业区6个,灞桥工业区2个,西郊电工城4个,航工城2个,北郊1个,南郊1个)。这些项目的建设,使我国,使西部,使陕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雏形,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跨越了近半个世纪,彻底改变了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的落后面貌,为实现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摇篮,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

陕西省政府参事、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桂维民在致辞中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陕西布局的以156工程为主的纺织工业、军事工业和电气工业,凝结了无数西安人的回忆。作为独特的历史遗存,“156项工程”已成为艰苦创业精神的记忆载体与中苏友好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为科学保护这些珍贵项目风貌,传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奋斗精神,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作为著名的西部智库,主动开展了保护开发陕西工业遗产这一重要研究课题,《国家记忆•回眸156陕西篇》作为课题的一项重点工程,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该专题片的开拍,将为陕西保护开发利用工业遗产的,焕发城市记忆,保护城市文脉做出贡献。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是享誉西部地区的著名智库,创建18年来,中心荟萃西部人才,助推西部新发展,致力于西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发展问题的研究,向中央有关部委、西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持续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西部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是西部地区独具特色的智库品牌。(王云岗)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