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在2015年初视察陕西时指出,陕西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追赶超越”。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饱含着对陕西发展的殷切希望,更是总书记交给我们陕西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民营经济是实现“追赶超越”的短板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发展。但是,由于我省处于内陆地区,历史上几十代封建王朝建都,农耕文化积淀很深。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比较保守。满足于“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小富即安,“一碗燃面,喜气洋洋”的自满心态,虽经过现代文明的洗礼,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刷,仍缺乏拼搏、创新精神,缺乏敢为人先的历史担当。我们陕西落后了,大家都这样认为。
西安过去是全国8大城市之一,2015年GDP:5810亿,成都GDP:10912亿,是西安的两倍, 郑州GDP: 7315亿,也比西安高出很多。而紧跟我省之后的内蒙古和广西,比我省差距也缩小了许多。陕西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占比很低,分量很轻,同周边四川、重庆等比较,我们确实落后了。我们必须迎头赶上。我们的发展,不能是四平八稳的发展,不能是按部就班的发展,必须是追赶型发展、超越型发展。
陕西有许多独特优势。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在陕西布局了许多国有大型企业,包括先进的军工企业,布局了不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交通能源通讯,新材料、新技术等上了许多大的项目,区位优势明显。加上地下资源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么多的优势,我们为什么还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娄勤俭书记多次讲,要以问题为导向,分析问题,破解瓶颈,实现追赶超越。最近又指出“科学谋划,进一步找准追赶超越的途径和方法”“有的放矢,进一步明确追赶超越的目标任务”。
我认为,制约陕西发展的瓶颈很多。比如,我省教育科技实力雄厚,但存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不够的问题;军工实力雄厚,但存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不够问题;对外开放不够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农业不强,农民不富问题等等。同时,我个人认为我们陕西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明显的短板,是明显的差距,是制约陕西发展的重要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快速成长,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发展好,区域经济有活力。沿海发达省份为什么发展快,快就快在民营经济上。我们为什么慢?慢就慢在民营经济上。这是我省实现“追赶超越”的短板,也是亟待破解的“困局”。
我省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只有53%左右,东南沿海省份的民营经济占比高达70%、80%甚至90%以上,弥补这个差距,正是陕西“追赶超越”最大希望所在、最大潜力所在,我们要给民营经济更多的阳光、更多的雨露、更多的养分,靠更高的效能、更好的服务、更优的环境,让它从一株株“幼苗”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连成一片郁郁葱葱的“广袤森林,让民营经济从陕西今天发展的生力军成长为陕西明天的“主力军”。当民营经济成为“主力军”之时,就是陕西真正实现“追赶超越”之日。
如何破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困局?
我认为,首先要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创新驱动上下硬茬、出实招、见奇效。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就讲:“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我们陕西一定要自觉置身全国全省竞相发展大局,要把握大势,进一步增强追赶超越的使命意识,更加深刻地领会追赶超越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自觉把追赶超越作为全省工作的中心和主题,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宽广的视野,实干加苦干加巧干,当然归根结底要真干。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的具体建议是:
第一,营造宽松平等的政策环境
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祖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各种所有制经济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各展其长,公平竞争;多种经济成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战场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实现共赢。我省要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民营经济、混合经济、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在观念上包括一些政策、制度设置上,司法保护和服务上,要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有企业一样,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在私有资产保护,企业贷款融资、市场准入、项目审批程序、提供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要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服务平等。
第二,我省的招商引资力度还不够大,特别缺少优质的民营大型企业
如科技创新型民营大企业、先进制造类民营大企业,导致我省的经济结构很不合理。
建议:
一是对有持续性、符合我省产业结构的大型民营企业,像引进国有大企业一样,可在土地政策方面予以优惠,也可考虑零地价。我们中民投在宁夏投资建设2GW的太阳能发电站,当地政府以每亩一元的价格给我们出让了6万亩土地,仅此一个项目占宁夏全省GDP的2%。
二是政府要搞好服务。政府部门领导对入驻的民营企业,要进行一对一的服务,要“扶上马、送一程”,保证企业快速步入正轨。
三是减轻中小微企业税负。我国中小微企业的税赋总体上还是比较重。小微企业起步艰难、发展缓慢,建议省级财政为中小微企业给予免税政策:凡是年销售收入低于50万元的,一律实施免税;凡是年销售收入低于100万元,主要是涉及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的行业,特别是能带来大量就业岗位的,实施三年免税。
四是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国有银行包括股份制银行应制定具体办法,集中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健全政策性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给予定向支持;省级财政拿出部分资金,与社会资金捆绑成立担保公司,解决中小微企业无抵押等问题;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平台。
第三,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
要放宽各种投资限制,定期发布民营经济优先发展的目录,对采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包括城市供水、供电、供暖,城际公路、高铁,全部向民间资本开放,多向民营企业推荐一批盈利空间可控、回报预期显著的项目。过去,许多好领域、好地段的土地、好领域的牌照,非公企业都很难进去。这些优质资源受地方政府地域观念限制,基本给了本土企业、国有企业,但是根本没有发挥好该领域的作用,拿了牌照的没有做强做大,拿了好地段的项目,没有按照现代城市的标准建设,拿了好资源没有充分发挥优势,导致资源浪费。建议:只要来我省投资的大企业、大集团,无论省内省外、无论国有、民营一律一视同仁;对于政策没有限制的领域一律放开;凡是市场能解决的问题都由市场自身来解决。把我省经济发展的大门向全国和全世界敞开,让更多有实力、有能力的民营大企业参与我省的经济建设。
第四,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去年以来国务院下放了700多项行政审批权,以激活市场,建议我省各级政府跟进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尽快减少审批手续,清理和规范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是政府应该抓紧将已经没有职能的行政部门进行合并撤销。
三是凡是由政府提供服务的项目,采取购买方式,政府不应再直接承办。
四是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有效监管,促进诚信经营、法制建设等落地。
五是加大政务大厅的建设力度。应大力推进“一个窗口进,另一个窗口办结”的工作机制。
第五,领导干部要深入联系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习总书记提出,要建立“亲、清”的政商关系,这给民营企业吃了定心丸。希望广大领导干部和民营企业不要只清不亲,而应该走进企业、融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建设、运营等实际困难。资金紧缺的,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问题;手续办不下来的,召集有关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限期办理。我们了解到,许多科研院所有科技初级成果在搁置,无法中试,转变不成现实生产力,转变不成商品。而许多民营企业又没有好的项目,没有有用的科技推广信息,没有好的办法找到有科技含量的产品组织生产。如何搭建平台,组织对接,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好好研究。另外,随着大大小小的“特权”被清零、或明或暗的“灰色收入”被封杀、形形色色的“潜规则”被打破,一些干部出现了廉而不为、严而慢为、懒政怠政等“为官不为”的问题,一些民营企业反映强烈。服务民营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们常说的一些地方政府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精神,不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更不能从实际出发,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
只有领导干部深入民营企业,就能知道哪些政策落实了,哪些政策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到位,从而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史贵禄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荣民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