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专题

农村电子商务不能“硬着头皮干”

时间:2017-05-24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张佳妮

以陕西为例,说说农村电商的突出问题和发展对策。

农村电商在陕西起步晚,但发展的速度快,走在了西北五省乃至全国的前列,2015年上半年,陕西省电子商务交易额1470亿元,同比增长59%,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进入引爆期。然而,由于农村电子商务有其特殊性和内在要求,陕西农村电商发展也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农村电商面临哪些问题

(1)理念存在误区

认识存在误区。2014年以前,中央和国务院没有安排农村电商工作,陕西农村电商徘徊不前;去年以来,在从上到下都在抓电商,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出现从徘徊不前忽然转向贪功冒进现象,好多地方大干快上。有些地方根本没有想明白怎么干,硬着头皮干;有的地方妄图短期内就将电商发展到什么规模,有没有条件都要上,违背了经济规律,很有可能形成一批烂尾工程。

(2)缺乏统筹规划

部门各自为政。农村电商线长面广,商务部门一家难以有效统筹各个部门的资源项目,于是出现各个部门纷纷上马的情形,各自为政较多,协同不足,到了基层政策出现散乱。同时,由于农村电商被视为最后的蓝海,各大电商企业加速"跑马圈地",有的地方已经出现各个电商"水火不容"的迹象,让人忧心。

产品缺乏策划。陕西有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有好的农产品,但缺乏包装策划。例如陕西苹果很有特色,产量也很大,但内部却有多个地域品牌各自为战,需要运用以一带多的运营模式,形成集群效应,从而带活整个陕西苹果产业。

标准体系不健全。陕西没有制定农产品统一收购标准,农民没有按照标准来培育农产品,这样不利于收购和出售,也不便于在网络上打造陕西自己的农特产品品牌。

(3)物流建设滞后

物流配送止步于乡镇。目前陕西物流配送网络一般只延伸到县城,部分地区可达乡镇,大多数乡镇没有物流公司,对于绝大部分处在乡镇以下的农产品市场主体要从事网络销售,物流配送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

物流配送成本高。因保鲜、防破损要求,土特产品包装费用大,加之物流运输服务费偏高,导致农村电商单店存活率低。据调查,同样重量的农产品从陕西农村区县到上海的物流费用是上海到陕西区县的两倍还多。尽管物流市场竞争使得2015年陕西各区县物流价格下降不少,但仍然比省会城市西安高,每公斤比西安高出1-2元。

物流冷链仓储设施配备不足。农产品网络交易多为现货销售,产品鲜活,而物流过程中缺乏冷链仓储设施配备,容易导致买卖双方遭受不必要损失,也容易引起交易纠纷。

(4)运营人才资金匮乏

电商技术支持不足。陕西农业市场主体现有管理团队知识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一些经营主体虽然也开办网店,但由于专业水平低、网上营销能力不强,网店运营效果不佳。同时,大部分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给予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不高,难以招来电商专业人才。目前陕西各区县从事电子商务运作的人员月基本工资低,农村电商很难留住电商人才,人才流动频繁。

网店运营成本高。目前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主要是以企业对消费者、个人对个人模式为主,经营利润较低,而网店开办成本较高,成为一些农业市场主体进入电子商务渠道的拦路虎。据估算,在"天猫"开设一个专卖店铺,其中保证金、每年管理费、租用仓储设施费用、雇请人员费用、网络费用等需20余万元。

(5)电子商务基础条件薄弱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目前,陕西农村网络主要是中国电信,比较单一。在关中地区,农村网络村村通已基本形成,但网络信号差、速度慢,难以满足农村电商发展需求。在陕北、陕南等边远山区,尚没有网络设施,更多的农产品仍然依赖传统交易模式,信息不畅导致农产品销售不畅,效益减少。

农村电商缺少自建平台。当前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吸引了大量的农村电商流量,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这些平台上获取流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在地方政府或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商的时候也容易受制于人。一些农村不断创新电子商务模式,与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将当地农副产品加以整合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山阳县仿照浙江遂昌的"赶街"模式,以大秦岭为品牌号召力,建立陕西自己的农产品电商平台--"逛街网",引导全国消费者在自建平台上购买陕西的农特产品,但当前影响力还有限。

(6)电商扶贫任重道远。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665个国家级贫困县中陕西占到了50个,约为1/10。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精准扶贫的手段,陕西电子商务扶贫任重而道远。

农村电商的突破之路

(1)积极宣传推广。一要加强宣传教育,制定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电子商务专题宣传推广方案,全面提高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二要加大应用培训。加大农村有关部门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电子商务应用培训,加强对传统企业管理人员的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生态产品、特色旅游品牌等推广营销;三要突出群众参与。目前陕西农村电子商务总体处于平台主导的阶段,农村的精英调动了一些,但普通农民还没有广泛动起来。电商进村,一方面"工业品下乡",帮农民买放心便宜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农产品进城",帮助农民卖定西,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基层服务点建设,已经吸引了一部分年轻人回到农村,但还需要动员起更多的农民成为"电商一族",能熟练地买,更能在网上卖。

(2)注重规划策划。除了聚焦资源合力,建立乡、村一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统一为农产品代言、销售,降低农村电商经营成本外,要突出品牌战略。目前陕西农村的网络销售以模仿性设计居多,产品多通过厂家直接来出售,同质化现象严重,需要突出品牌提高竞争力:一是创新驱动。陕西农村电商需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积极引导个体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主动率先求变和上档次。品种和质量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和专注上,"人优我专,人优我精";做法上,"人优我新,人优我转"。二是培育精品。陕西地方政府应根据"品牌电商化,电商品牌化"的大趋势,积极培育一批像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等有竞争力的骨干品牌,力争在区域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三是提高品牌意识。不仅要精心打造自己的个体知名品牌,而且要积极打造集体品牌,实施品牌化战略。

(3)加强物流设施建设。要以"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等项目为契机,对现有的农村客运、公路交通、仓储、县域散货运输、邮政物流等资源进行整合,以县城现有的物流公司、快递公司为基础,组建县、镇、村三位一体物流服务中心。县城物流中心负责城区、镇区的货物集中与分散;镇级物流中心负责村级货物集中和分散;村级零售店负责自然村商品收集和分散,打通商品双向流通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一个大数据平台高效协同,完善物流体系建设,让"菜鸟"的努力希望在陕西农村能有突破。

(4)落实人才保障。当前陕西多地凸显的人才瓶颈已经制约了陕西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要把人才引进和培育放在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联合政府相关部门、高校、电子商务企业共建实习和培训基地,打通网商与所需人才之间交流与合作不足的障碍。有条件的协会,可以直接与高校建立更为灵活的"订单式"培训课程。要积极搭建人才供需交流平台,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为农村和企业引进紧缺急需电商人才。

(5)强化电子商务基础条件。大力开展"村村通互联网"工程建设,电信、移动、联通、广电要加快实现宽带在农村的全覆盖,不断推动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实施优惠的接入费率和更高的接入速率。此外,要加大农村电商平台建设,根据农业产业特点,解决目前农业存在的龙头企业少、品牌认知度低、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政府、企业、协会等主体合作,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展示推广企业产业和农特产品,为买家和供应商打造一个全流程的电子商务平台,缩短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陕西农副产品的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进而打造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新动力。(张鸿)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