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专题

大数据重塑世界新格局

时间:2017-05-24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张佳妮

大数据很忠诚,它真实记录人们的每个足迹,深藏功与名;大数据很任性,它的分析有根有据,拒绝流言蜚语;大数据很友好,它提供各种权威参考,它创造绿色经济,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世界已经进入由数据主导的“大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最前沿,带领全国人民迈入大数据时代。

一、大数据引领生活新变化

  “大数据”并不神秘。实际上,大数据就在你我身边。我们打电话、用微博、聊QQ、刷微信,我们阅读、购物、看病、旅游,都在不断产生新数据,“堆砌”着数据大厦。习近平和彭丽媛访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时,校方赠送给彭丽媛的羊绒披肩就有大数据的功劳,披肩尺寸就是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得出的。校方还向习近平展示了运用大数据的方法分析国内人口迁移情况,“一带一路”政策的国际影响力,个性化医疗的推广,以及上海地铁的负载分布和应急办法等。习近平对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领域。必应搜索通过集成以往的飞机票价画出未来票价走势;谷歌利用用户搜索记录判断出美国流感疫情的现状,在时间上比美国疾控中心的预测还快两周;对冲基金通过剖析社交网络推特的数据信息来预测股市的表现;交通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实时路况;交友网站利用大数据分析来寻找爱情,并来帮助需要的人匹配合适的对象;利用穿戴装备(例如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生成最新的数据,可以根据自身热量的消耗以及睡眠模式来进行追踪身体是否健康。这些无一不体现出大数据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大数据掀起的风暴已席卷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大数据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大数据孕育发展新思路

大数据时代,数据正在成为一种生产资料,成为一种稀有资产和新兴产业。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都会产生有价值的数据,而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挖掘和人工智能则会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和财富。习近平强调:“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数据是发展的产品,发展依靠数据获得新思路。“数谷”是贵阳这座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山城的新名片,2014年贵阳在大数据产业的带动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7.27亿元、增长13.9%。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贵州搞大数据产业招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很好的选择。”

大数据不只是一个产业这么简单。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无所不在,可以与N个产业“相加”,形成“大数据+”,“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和数据。2014年3月5日,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这是“大数据”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也表明其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将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三、大数据开辟国家治理新路径

  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一场经济变革,也是一场国家治理的变革。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着作《大数据时代》中说:“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还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

大数据正有力地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正日益成为社会管理的驱动力、政府治理的“幕僚高参”。习近平在参观腾讯公司时说:“互联网在社会管理方面有较大作用,我们怎么去适应它?我看到你们做的工作都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这样的海量信息中,你们占有了最充分的数据,然后可以做出最客观、精准的分析。这方面对政府提供的建议是很有价值的。”李克强在考察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时说:“把执法权力关进‘数据铁笼’,让失信市场行为无处遁形,权力运行处处留痕,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科学依据,实现‘人在干、云在算’。”

大数据使得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政府树立大数据意识,促进相关数据完全共享,更多地依赖数据进行决策,可以实现从以有限个案为基础向“用数据说话”转变的全新决策。 2014年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推动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其中要求建立部门间互联共享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升监管水平。2014年10月29日,要求重点推进6大领域消费,其中强调加快健康医疗、企业监管等大数据应用。2014年11月15日,提出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2015年1月14日,部署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以结构优化拓展发展空间,提出要创新模式,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服务贸易新型网络平台。2015年2月6日,确定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横向联通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纵向贯通各级政府,推进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提高对市场主体服务水平;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推进政府和社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高政府运用大数据的能力;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化征信服务。

四、大数据重塑世界新格局

“数据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纪最为珍贵的财产。”大数据正在改变各国综合国力,重塑未来国际战略格局。2013年7月,习近平视察中国科学院时指出:“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鉴于大数据潜在的巨大影响,很多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将大数据视作战略资源,并将大数据提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了“大数据研发计划”,并设立了2亿美元的启动资金,希望增强海量数据收集、分析萃取能力。迄今为止,美国在大数据方面实施了三轮政策,开放了50多个门类的政府数据确保商业创新。欧盟正在力推《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为320万人增加就业机会。日本积极谋划利用大数据改造国家治理体系,对冲经济下行风险。联合国推出的“全球脉动”项目,希望利用“大数据”预测某些地区的失业率或疾病爆发等现象,以提前指导援助项目。截至2014年4月,全球已有63个国家制定了开放政府数据计划,数据开放推动政府从“权威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

五 大数据时代如何抢得先机

如何在新一轮信息化潮流中抢得先机,掘得富矿?李克强总理为此描绘出四大清晰路径。

路径一:大数据+工匠精神。今年数博会上李克强指出,如果我们把以大数据新业态代表的创新理念和传统行业长期孕育的工匠精神相结合,使新旧动能融合发展,将有力推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发展,就会使生产管理经营模式发生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促进新动能蓬勃发展、传统动能焕发生机,打造中国经济“双引擎”,实现“双中高”。

路径二:发展共享经济。分享经济(或称共享经济)的概念在今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李克强也将共享经济列为深挖大数据“钻石矿”的一大利器。

“信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共享,只要实现共享,数据就可以无限放大。”李克强从共享经济角度阐释了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看法。 他指出,共享经济不仅是在做加法,更是在做乘法,以此有效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实现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形成新的增长点,为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此外,共享经济的另一大特点是,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可受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路径三:打破“信息孤岛”、消除“数据烟囱”。在大数据“钻石矿”的挖掘中,政府应如何站位,如何作为,李克强说:“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深藏闺中’是极大浪费。”李克强强调要消除信息“死角”,打破“信息孤岛”。他指出,在大数据发展中,政府要发挥应有作用,特别是打破一个个互不相连的“信息孤岛”、消除“数据烟囱”。“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应向社会开放,而且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共建共享,可以提高政府监管效率、服务效率。”

路径四:构建信息数据“安全网”。对于大数据产业发展,李克强特别提到信息安全,强调构建信息数据的“安全网”。他强调,中国政府将强化信息网络和数据安全,完善数据流动及监管,构建信息及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系统,这样才能着力推动信息开发,使之在安全权益方面得到保障,使知识产权保护得以加强。

大数据是每个人的大数据,是每个企业的大数据,更是整个国家的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拥抱大数据,“十三五”规划建议已经吹响向大数据进军的号角,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生活、智慧企业、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智慧国家必将一一实现。(希步)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