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热播,又一次掀起了人们对西域精绝古城和精绝女王的研究。剧情中,胡八一他们已经进入了 ,并且在沙尘暴中发现了地下城池精绝古城的入口!但是历史中是否真的存在精绝古城呢?精绝女王、九层妖塔真的只是虚构吗?
据记载,历史上西域真的有精绝古城和精绝女王的存在,鬼吹灯里提到的英国探险队竟然也是真的,不过他们不是半路就死了,而是真的到过精绝古城。
《鬼吹灯》里的精绝古城真的有
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古代时有一条叫做“尼雅”的大河从这里流出。它发源于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中部自南向北流入卡巴克·阿尔斯汉村附近的大沙漠,长约210公里。在出山口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盘旋,形成了一片冲积绿洲,叫做尼雅绿洲。
据史书记载,在西汉时期这里一共大大小小林立着36个王国,其中在尼雅地区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国家。
《汉书·西域传》曾这样记载:这里离长安有八千八百二十里,住着四百八十户人家,养着士兵五百人,这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并接受汉王朝西域都护府统辖。国王属下设置有精绝都尉、左右将军、译长各一人。史书所描述精绝国所处的环境是:“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苇茂密,无复途径。”从文寥寥数语中显然可以看出,当时的精绝国是一片绿洲,俨然是丝绸之路上机构完整的要塞。但是到了公元4世纪左右这个国家突然神秘地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
精绝国是如何从历史上消失的呢?它为何被埋没于滚滚黄沙之中呢?为什么璀璨的绿洲变成了死亡的废墟呢?在西方世界人们为什么会把它称之为是东方的庞贝呢?
英国探险队是盗墓巨贼斯坦因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处于动荡、混乱之中。一批接一批的外国强盗趁机潜入中国,肆意盗取中国人的文明成果。英国人斯坦因就是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个。
1900年1月,斯坦因率领探险队来到了尼亚绿洲的尼雅巴扎城。一个名叫伊普拉欣的当地人引起了斯坦因的注意。伊不拉欣从北方沙漠里带回来的两块写有字迹的木板。斯坦因很惊讶地发现:它们竟然是用一种早已消失了的古代文字——佉卢文书写的。佉卢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全称“佉卢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使用,公元l~2世纪时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到了18世纪末,佉卢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探明了佉卢文的奥秘。斯坦因认为佉卢文在沙漠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很可能是沙漠中一个不为人知的王国曾经存在的证明。
斯坦因一步步打开了尼雅古城遗址,眼前的一切令他匪夷所思:用梵文雅语书写的一段段佛经、汉文木简等。还有陶器、铜镜、金耳饰、铜戒指、铜印、铜镞、带扣、铁器、玻璃、贝器、水晶珠饰、木器、漆器残片和各类织物。更有欧洲人从未见过的捕鼠夹、靴熨斗、弓箭、木盾、红柳木笔、六弦琴,餐具等,连身临其境的斯坦因也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而且出自寸草不生的沙漠中近2000年前的古代遗物。官署、佛寺、民居、畜厩、窑址、炼炉、果园、桑林、古桥、田畦、渠道、蓄水池、墓地等遗迹,也出乎意料展现在斯坦因眼前……
斯坦因把所发现的城市遗址命名为“尼雅遗址”,并且把精美的陶器、绚丽的织物、罕见的木雕和还有大量带各种文字的木板文书带回欧洲,绘声绘色地向人们描述他在沙漠中惊奇发现。
尼雅遗址真的是神秘消失的精绝古国吗?但是,凭借斯坦因和戈厄纳对中国历史的一窍不通,他们根本不可能得出结论。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中国国学大师王国维看到戈厄纳公开发表的古文凭借丰富的学识,王国维一眼就看出一枚简牍上有“泰始五年”(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公元269年)的字样。参照中国历史记载中的蛛丝马迹,以及从古至今的于阗(今和田)与各国的距离,经过认真梳理后王国维断定:尼雅就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
精绝国被女儿国举国俘虏了?
可是,凭借着现有的考古发现,人们无法做出断言,因为:斯坦因虽然发现了精绝国遗址,但是,由于他的毁灭性掠夺,使得人们对精绝国的了解陷入了困惑的泥潭,没有任何凭借可考。或许,还要等到千百年以后,当我们的后代借助先进设备在尼雅河流域地下数十米进行勘探挖掘的时候,一不小心挖出来大片被大火烧烤过的城墙、大量残留血迹的武器甚或是外星人着陆的证据,人们才会明白精绝国消失的真正奥秘。
人常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可是,精绝什么也没有留下,让人疑惑的是精绝国里的居民们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仅仅知道,精绝国这个名字是突然出现在《汉书》里的,然后又突然消失,在《汉书》以前的史书里,根本找不到有关精绝国的任何记载。
关于精绝的突然消失,有人认为精绝国并不是消失,而是与周边的藏族互相融合了,还有人认为精绝国是被四处俘获男人的女儿国给兼并的,但是,这两种说法都显得论据不足,反驳的意见自然不少。我们认为,不论是融合也好、兼并也罢,总得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可是精绝的突然消失该作何解释呢?
研究表明,精绝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兵力只有大概500人。可以想象,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精绝这样一个西域边陲小国的处境有多么艰难,只要稍不留意,昨天的国王就可能变成今天的阶下囚。那时,楼兰国已经改名为鄯善,由于鄯善是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又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扶植,所以她曾经盛极一时。据史料记载,大约在东汉末年到三国年间,强大起来的鄯善国兼并了包括精绝在内的邻近的几个绿洲城邦。从那时起,尼雅河流域被纳入鄯善王国的版图,变成了它的一个行政区精绝国改名为精绝州。
说到这里,精绝突然消失仿佛可以说得通了,因为作为一个地方政权的精绝当然不会出现在史书当中。但是,意外发生了,正当人们将历史设想的那么完美,就是楼兰吞并精绝导致精绝突然消失的时候,人们却在斯坦因的考古日记中发现了新的东西,这一发现使人们对精绝的消失产生了新的怀疑。
那么,斯坦因到底说了些什么呢?他在日记中说:“……土块刚挪开,就见斯坦因探险队的成员鲁斯塔姆的双手挖进了光秃的地面。还没等我发问,他的手已从挖了不到六英寸深的洞中拽出1枚完整的矩形木简,封泥完好,函盖仍由原来的线绳捆扎完好。鲁斯塔姆的手指好象突然灌注了‘寻宝人’的力量。洞口扩大了,很快我就看到,靠近墙的地方及墙柱基座下,堆满了层层摞起的同样大小的木板。”
根据斯坦因的描述,这些文物显然是被人有意识地掩埋起来了,并且堆放在一个隐秘的房间里。在对这些文物进行研究过后,人们又有了惊人的发现,这里曾经是一处官署,负责保存公文和经济文件,这些文献可能打算永久保存在那里,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这些东西也就被永久的埋藏在地下了。那么,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在尼雅遗址中,反复提到过女儿国侵略别国的记录,记录中称,女儿国人性情悍勇,经常攻击精绝,威胁着它的安全。为此,楼兰国王还特此颁布了一些命令,令精绝州的管理者们注意警戒。可见,这里的战争是经常发生的。那么,是不是突如其来的战争使这片绿洲被废弃,使精绝人被迫迁徙到其它地方?
这种情况是可能的。但是,既然是有组织的撤退,为什么撤退了的人们没有带走重要的官方文书呢?而且,在尼雅遗迹中,没有断戟残剑沉埋沙中,也没有白骨遍野的战争痕迹,所有出土的古尸,都是平静面又安详的,大礼安葬,陪葬物丰富。他们的墓葬,尽显太平盛世的风貌。
精绝国会不会被沙漠吞噬了?
既然一时难以找到精绝灭亡的证据,于是,人们便从研究其他国家灭亡的经验上着手,会不会精绝灭亡的原因与环境破坏、地震、瘟疫等有关系呢?先从精绝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看,西域的气候异常干燥,沙漠花的进程非常迅速,而其中的河流也经常改道或者消失。如果养育精绝州的尼雅河改变了流向,或者水量减少,如果风沙干扰了精绝人的生活,那么,精绝人确实有可能放弃曾经世代生活的土地。
《大唐西域记》中却记载精绝国“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苇茂密,无复途径”,这样的地方很难住人,绝不会是精绝国人当初定居时的住所,可见当时精绝国环境已十分险恶。
在出土的佉卢文木简中也发现了这样的条款:“砍伐活树,罚一匹马,砍伐树杈,罚母牛一头。”精绝国开始用法律手段保护树木,可见树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了。这是不是暗示着尼雅绿洲的生态已经开始恶化?精绝不得不采用重罚的形式保护生态呢?精绝国的废弃会不会与自然条件的逐渐恶化有关?试想想如果水源依然存在,那么沙漠进程的速度就会减慢,也不至于突然毁灭一个国家啊!
另外,在尼雅遗址里,不少住宅周围都有巨树环绕,一人不能合抱,果园中林木整齐。桑木排列整齐,不少为数十年之巨桑。住处附近从堆积的淤泥看,还有水塘的痕迹。在这样好的生存环境中,很难说尼雅河会突然断流,导致精绝王国覆灭。即便是由于环境恶化,最终逼迫精绝举国迁移。可是,为什么没有开封的各类文书还整齐地放置在屋内墙壁旁?如果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搬迁,精绝人就更没有理由丢弃下官方的文件落荒而逃了啊?
说到这里,我们更加迷惑不解了,既然不是自然力毁灭了精绝,又不是战乱摧毁了这个国家,那么精绝人为何迁走呢?考古学家没有发现任何线索,而精绝古老的文字也正是在尼雅废弃之后就失传了。难道三千多精绝居民都在1700年以前的某一天突然同时消失了?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为什么没有被记载?这样的事情又是如何发生的?
来历是谜,去向是谜。精绝国在历史的天空中如流星般划过,没有留下太多的影子。你也许会问:真相到底在哪里,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来的一天才会揭开这些谜团。(希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