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观察

艺术盛会谱写文化自信新华章

时间:2017-05-24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白琳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三秦艺术,精彩纷呈。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艺术盛会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10月31日在古城西安落下帷幕。在本届艺术节设置的10个文华大奖和10个文华表演奖中,陕西以两个文华大奖、两个文华表演奖的佳绩名列全国第一。为增强陕西文化自信谱写出新华章,为三千七百万三秦儿女争了光。纵观十一届艺术节陕西参评展演剧目,给人一个突出的印象是,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特色也十分鲜明。

有高度:反映时代

“陕西这几年优秀剧目呈井喷式发展”,这虽是一位老艺术家的话,但它却真真切切地反映了陕西艺术发展的现实。陕西5台剧目参评文华大奖,居全国第一,备用优秀重点剧目达50多台。这50多台重点剧目,也是从全省近几年新创作100多个优秀剧目中遴选出来的。这些优秀重点剧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新的高度,反映时代,讴歌时代,引领时代。如秦腔《家园》《丝路长城》《大唐玄奘》、舞剧《传丝公主》《丝绸之路》、杂技剧《丝路彩虹》、民族管弦乐《丝路长安》、话剧《绿梦》、花鼓戏《带灯》等,或呈现“一带一路”景象,或书写精准扶贫,或反映新时期基层干部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这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佳作,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国家战略和坚定文化自信作出了陕西贡献。

有精度:聚焦三秦

陕西一些评论家认为,“中国艺术节在陕西举办,将陕西文化艺术向前推进十到二十年。”我也深有同感。10月15日,在延安参加十一艺节开幕式,在现场,我有两个震撼,一个是新建的现代化延安大剧院。占地105亩,容纳观众2200余人,古朴典雅,雄伟壮观。之前到基层搞调研,曾观看了风格各异的临潼秦皇大剧院、渭南大剧院、商洛大剧院、神木大剧院、绥德大剧院、富平大剧院、汉阴大剧院等,虽然说这些大都是为十一届艺术节准备的,但实实在在推动全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然不仅如此,文化艺术发展,不但要有“硬件”的加强,也要有“软件”的提升。在文艺创作方面,这次艺术节汇集了兄弟省市顶尖作品,通过与之相互交流、相互借鉴、补齐短板,也必将推动全省艺术创作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另一个震撼是演出剧目《家园》,非常成功,好评如潮,为陕西加分不少。演出之后,我和《家园》有关主创人员作了一番交谈,他们说:“作为一个吃陕西粮、喝陕西水的文艺工作者,应当把讲陕西故事,展陕西形象,扬陕西精神,增陕西自信当作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陕西移民搬迁工作成效显著,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就多次到泥石流发生重灾区深入生活,实地采访,最终以戏剧艺术形式把它呈现出来。”这或许是《家园》成功的动力所在。像这样从源头找甘泉、书写秦人秦事的作品还有《麻醉师》《易俗社》《延安保育院》《柳青》《大漠红柳》《白鹿原》《风雨老腔》《秦岭深处》等,其中一些还是真人真事。据统计,在陕西50多台优秀重点剧目中,反映陕西本土元素的剧目占到八成以上。陕西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省委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陕西故事的要求,为全省追赶超越汇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有温度:以情感人

近年来,在陕西舞台上涌现出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我和广大观众一样,几乎是含泪看完这些剧目的。这些作品或写仁人志士,或写凡人善举,有血有肉,有悲有喜,主题好,接地气,生动深刻,以情感人。如《大汉苏武》,讲述了一代史臣苏武气节如虹、不辱使命的爱国故事,看后令人敬仰;《杨家城传奇》讲述杨家将英勇善战、舍身护国的故事,给人以血性;《桥弯弯 月圆圆》讲述被遗弃女儿不计前嫌、捐肾救母的故事,感人至深;《七彩哈达》讲述西安80后女孩收养藏族孤儿、救助藏族大妈,在抢险救灾第一线不幸遇难的故事,催人泪下。像这样的戏还有《红蜡烛》《洽川人家》《莲花碑》《秦豫情》等。彰显出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人性之美。这些优秀剧目正是我们目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多得的活教材。

有广度:门类齐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自2013年陕西取得十一届艺术节举办权后,陕西把文艺精品创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宣传文化部门精心组织下,全省上下形成聚精会神抓精品、厉兵秣马迎盛会的浓厚氛围。从全省新创作剧目和参与单位来看,既有秦人喜爱的秦腔、眉户、碗碗腔、商洛花鼓,又有京剧、豫剧、蒲剧,既有话剧、歌剧、舞剧,又有陕北民歌剧、杂技剧、儿童剧等;既有现代戏,又有传统戏;既有省市县国有剧团,又有民营和高校院团等。可谓各方联动,百花竞艳。

更值得一提的是,陕西始终秉承为人民办节宗旨和永不落幕的要求,把实现艺术成果转化作为重中之重。早在艺术节开幕前一年,就在全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新创作优秀剧目惠民演出活动,艺术节结束后,还将组织获奖剧目在全省各地巡演,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分享到高水准的文化艺术盛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陕西文化艺术之所以取得长足繁荣发展,首先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得益于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去年春节回陕视察时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讲话,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宣传文化部门的主动作为,得益于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相信通过这次艺术盛会,陕西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李林 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厅级研究员)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