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的着力点是价值链升级
早期将创新驱动作为一个发展阶段提出来的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ter,1990),他认为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分为四个依次渐进的阶段。前两个阶段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自然资源、投资等的“生产要素驱动发展阶段”和“投资驱动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的“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第四阶段是财富驱动发展阶段。迈克尔•波特也是企业价值链及产业价值系统的提出者,在波特看来资源禀赋和资本驱动阶段升级为创新驱动阶段,才能实现价值链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变。寇伽特(Kogut,1985)则认为:“价值链基本上就是技术与原料和劳动融合在一起形成各种投入环节的过程,然后通过组装把这些环节结合起来形成最终商品,最后通过市场交易、消费等最终完成价值循环过程”。这种思路下,一国(地区)的产业创新被视作全球价值链的一部分,产业升级可以看成该国(地区)的企业以及产业整体在价值链上或者不同价值链间的攀越(升级)过程。英国的Sussex大学创新研究小组(Humphrey, Schmitz,etc.,2000)提出了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升级的四种模式: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这四种升级模式就是四种创新驱动模式。这就是说,从GVC的视角看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使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价值链升级。
洪银兴(2013)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对创新驱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创新驱动的路径。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创新驱动是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制度创新等无形要素实现要素的新排列、新组合;实现创新驱动的关键是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协同。知识创新以大学为主体,技术创新则以企业为主体。陈曦(2013)认为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因而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即用创新驱动代替要素驱动。刘志彪(2015)发现国内价值链只是从全球价值链转向全球创新链的过渡阶段,它是扩大内需的结果,也是从出口导向经济走向创新驱动经济的中间变量。
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研究尚处在概念层面
创新驱动发展在陕西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都在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探讨陕西新常态经济的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已为共识。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如杨松茂(2013)对2000—2010年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耦合协调有序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他认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协调关系;耦合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优于区域经济,但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一直逊于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苗园园等(2014)对陕西省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指出陕西省各市创新环境呈现出“中部凸起,两极塌陷”的空间极化现象;陕西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并具有较为严重失衡的态势。缪小明(2015)以西安比亚迪汽车为例,从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引两个角度出发,探索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各个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并将市场、产品、技术和知识等要素创新进行整合对其技术创新战略的具体制定过程进行可视化研究。陈九龙(2008)对陕西省西安、咸阳、宝鸡等三个地区的62个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陕西技术创新的现状,提出了陕西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技术创新的对策措施。另外,在实践的层面上,光机所、有色院创出了自己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模式,被称为“一院一所模式”。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不难发现,中国以及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研究还是在概念的层面来论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未放到全球价值链的高度来认识,还未能重视在全球价值链(GVC)视野下的陕西产业价值链升级问题,也就是说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首力点还不明确。所以,要想将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深入,就必须从陕西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着眼,将各类产业的价值链升级作为创新驱动的着力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达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的。
陕西产业价值链升级的构想
(一)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着力点及需要研究的问题
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该从价值链升级作为着力点,以价值链升级为引导进行创新,而不是无序地创新、也不是随意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而言,站在创新驱动的角度看,有两种创新形式,其一为探索性突破创新、其二为应用性渐进创新。突破性创新是与基础理论相关的,是全新的,一方面难度大,另一方面达到有经济增长意义的产业规模所需要的时间很久,显然是长期战略,是成长性的,是发展和培育,是面向未来。对于大多产业而言第二类创新是主要的形式。一个地区的产业总是与整体的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是整个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这个环节可能利润高,也可能利润低。所以创新驱动的目标就是要提高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从较低利润的价值链位置,上升到较高利润的价值链位置。而如何进行价值链位置的移动就涉及具体的创新,如以工艺流程升级为目的的创新、以产品升级为目的创新、以功能升级为目的的创新、或以链条升级为目的的创新。
因此,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言,应该研究这几个主要问题。一是陕西经济中各支柱产业的价值链类型识别及定位问题;二是陕西各支柱产业的价值链升级策略问题;三是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及协同创新平台(环境)构建问题
(二)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点研究的目标
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研究目标,应该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在全球价值链(GVC)的背景下研究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更为具体的策略,即通过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使陕西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一个定位;二是具体分析陕西支柱产业在GVC中价值链位置、在GVC环节中的增值大小及其竞争优势;三是提出一套创新驱动的陕西支柱产业的价值链升级策略及相应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三)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点的具体设想
从2014-2016年的《陕西工业发展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陕西的主要工业领域有12个,分别是煤炭、石化、电力、装备制造(机械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冶金、有色金属、医药、食品、建材、纺织、轻工。而主要产品则由如下14类产品构成:原煤、天然原油、天然气、发电量、原油加工量、精制食用植物油、服装、化肥、水泥、生铁、粗钢、十种有色金属、汽车等构成。
下面对陕西主要领域中的有升级前景的产业价值链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一些创新驱动发展着力点的基本想法。
煤炭工业
在2014煤炭工业主营业务与利润总额双方出现了负的增长(分别为:-6.31%和-31.03%),而2015年这两个指标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甚至下滑的更厉害(分别为:-15.7%,-46.5%)。该产业主要由煤炭开采和采选业构成,占比达96-98%,属于能源与原料工业,是在价值链的起始位置,因此其利润是受开采成本与市场价格左右的。在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其效益是由开采成本来决定的,因此,创新驱动的目标是成本的控制,具体的创新策略是工艺与流程改进,是市场开发。当然对一个具体的企业而言,如果有投资能力应该向着价值链的下游移动进入更高利润的资源深加工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