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大师张锦秋先生的艺术创作生涯已经走过了五十多个春秋。她工作勤恳,成果累累,其建筑创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融经典风范与时代精神为一炉,浑厚典雅,集“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为一体,和谐端庄,作为建筑艺术,其影响力早已超越市疆国界,不仅是西安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从1966年2月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到西北建筑设计院参加工作算起,她在古都西安整整五十个年头了。她这五十年的建筑艺术创作活动和绝大多数作品,基本都是在西安进行和完成的,也是为西安完成的。她工作、生活在西安,把美丽人生和杰出作品都呈献给了西安。她在各种场合经常这样说,她要感谢西安,感谢西安人民,是西安给 了她的创作灵感和实践机会。
城市建筑承载的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功能空间,同时影响着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意大利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揭示了城市的结构如何改变个人的行为和人类的心灵, 他说:构成一个城市,“是她的空间量度以及与历史时间之间的联系。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
古罗马建筑师有这样的说法:评判一座建筑的重要性,主要看它的形式和在城里的位置。例如各种神庙与形式多样的教堂就是西方历史城市中的重要建筑。张院士的作品除了具备这两个因素外,还具有强烈的文化感召力。这些作品对于西安,如同一把万能的钥匙,激活复苏了西安沉寂千年的历史记忆,又像一根神奇的魔杖,重新点燃了西安市民热爱家乡城市的激情。
在西安,当人们徜徉在风光旖旎的曲江池畔和巍峨肃穆的大雁塔旁,无不陶醉在周边精美的建筑群与名胜古迹和谐共生所带来的愉悦中,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对西安的热爱和眷恋。
由于这个原因,如今在西安居住的普通市民可能不知道陕西或西安领导人的名字,但只要一提起张锦秋,完全可以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其知名度。袓辈几代长居西安,我完全理解西安人对她的崇敬、喜爱和感激的心情是多么真挚。一位中央领导也不无羡慕地说:“西安有个张锦秋!”
正是与西安和西安人民五十多年的感情互动以及文化互动,成就了大师作品中深刻的文化理念和强烈的艺术追求,也帮助西安尽快实现“重振汉唐雄风、再建国际都市”的希望和梦想,为古都 增添新的荣耀与辉煌。
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