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伟大的中国复兴之梦。积贫积弱五六百年,中华民族和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着多少落后挨打的屈辱和创伤,民族复兴之梦的提出和实现过程,不仅会富强国家、振奋民族精神,更会在不同程度上为实现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打下坚实的基础,极大程度地激发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使一个受过伤的民族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创伤得到历史性的修复和平衡。从这个意义上,中国梦也就是个人梦的集结和凝聚。
民族复兴是中国人共同的梦,却不能穷尽、替代每个中国人的梦。有了民族复兴梦的先导和诱发,中国人已经乐于构筑并大胆诉说自己异彩纷呈的个人梦了。与以往相比,这些个人梦一反过去只是对民族梦、群体梦的简单重复或缩小、延展,显示出了异彩纷呈、鲜明的时代特色一这便是当下化、个人化、内心化、青春化,以及某种程度的物质化趋势。这些新的趋势,从一个角度检测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度,也验证了以人为本理念在整个社会实践的程度。
我们的梦想应有远大宏阔的愿景,也不能脱离中国人当下生活的实际情况。总是以远水解近渴甚至望梅止渴,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中国人了。今天的中国人早已走出了用空泛的主义和精神来喂饱肚子的时代,他们的精神之花是真正要扎根在可知可感的当下生活土壤之中的。他们的个人梦大都是当下的甚至是相当物质化的:梦想一块可以劳作的土地,梦想有自己的住房和岗位,梦想有可以维持甚至保障自己温饱或小康生存的一点财富。他们更看重自己的梦想与自己当下生存状态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越近越好。
我们的个人梦当然要反映并尽可能融入整个族群共同的理想,但有时候,群体不能完全替代作者个体,我们的“们”并不能解决我们的“我”的全部问题。每个人的人生追求与梦想都不一样,不一样的个人梦想才组成了民族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才能为民族复兴之梦的实现输入强大的动力和执行力。个人梦与民族梦一致,当然会受到尊 重,这毋庸置疑。个人梦与民族梦有距离、有区隔甚至不那么一致,是不是也要尊重呢?也要尊重。能不能尊重不同的梦想,是对我们民族和群体自信力的考验。个人的人生梦想,只是通过诚实劳动去实现,不妨碍社会、不妨碍他人,为什么不淡定包容呢?何况其中每每传达出来的独异的而又可贵的信息,会给我们提供许多启示和警示呢。 一个族群、一个国家之所以强大,常常在于这种对各类独异个体的包容、善于汲取包括他们在内的所有人的智慧,尤其是善于汲取反向的和异向的智慧。
我们的中国梦是理想的,又是切实的,许多地方都可以分解、量化为具体指标。而在全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日渐提高的新形势下,中国人的个人梦境也开始出现了日渐走向内心、走进不可量化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的新趋势,特别是走进年轻一代活跃的内心生活。既看重国家的富强、物质生活的提高,更看重自己的感受、情绪的舒畅。
要劳作的土地,更要栖心的家园。要居所,更要精神空间。要岗位,更要和谐的工作环境。要城市化,更要生态化。要传统文化的承续,更要外向的交流,接受世界最前沿的信息和思潮。要信念理想,更要自由地思考。希望创造的空间和休憩的空间同样广阔。
要安全、快乐、幸福、美丽,有温馨的爱情和生命的活力。还要幽默风趣,甚至反讽嘲弄,甚至发点牢骚骂几句娘。中国人希望我们的中国成为一块活跃的、有生气的、永远年轻、永远能够更新自己的热土!
中国个人梦的这些新趋势,将会促进中华民族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人格的再造和重铸。(肖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