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专题

景区如何在“全域旅游”中华丽转身?——跨越“门票经济”势在必行

时间:2018-01-03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任晓彤

近年来,每逢节假日,道路交通的“堵、堵、堵”和热门景区的“挤、挤、挤”都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和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方面反映了大众旅游时代人们对旅游的刚性需求,也让我们看到加快从“景区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的重要性。

据了解,2017年的陕西旅游一卡通年票正式发行后,新加入的陕西景区就有30多家,总计包含景点856家,其中免票景区803家,免费价值达4万多元。从时间上看,针对不同时间段的旅游热点,今年的年票也都有相应优惠。

但也有市民认为,这个年票的适用范围并不理想,一些全国驰名的标志性景区并未纳入,而纳入的西安部分景区有些“鸡肋”。据陕西旅游年票发行办公室介绍,推出旅游年票并不是政府行为,而是纯粹的企业行为,全凭企业与景区谈判达成合作,有些景区不加入、不支持,企业也没有办法。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实行实名制购票

高价门票“保收入”的背后

门票经济,是指旅游景区依靠门票收入而形成的经济。对国内绝大多数旅游景区来说,门票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支柱。自2004年底北京故宫等景点酝酿门票涨价后,全国知名景点纷纷跟进。其后几年间,旅游景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门票涨价潮。

尽管高昂的票价一直为消费者所诟病,但很多景区对门票涨价仍乐此不疲。面对公众对景区免费或者低票价的期盼,不少景区往往摆出“免票导致景区维护资金缺口大”“免票后客流暴增,利用价格杠杆分流人流、保护景区资源”等理由。

有些原本不收费的景区甚至“顶着全国游客的唾骂”开始收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云南丽江的古城维护费和湖南湘西的凤凰景区开售门票。

两起事件均引发古城内商贩与管理方对峙,网上更是骂声一片。在沸沸扬扬的争议声中,凤凰古城148元的景区门票收取了3年后被当地叫停。据称是“当地政府深刻意识到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因为强制性购票要求,不少游客选择放弃到凤凰古城旅游”。

停止收门票的效果如何呢?2016年“五一”是凤凰古城暂停围城设卡后的首个小长假。据媒体报道,“凤凰县城外各大酒店均满客,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大幅增加,旅游收入同比增长5.32%。”公众据此呼吁,景区别被“门票经济”绊住了脚。

专家认为,景区高票价和旅游“差体验”的极度不匹配,显然背离了市场经济规律,也间接侵害了旅游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也许景区经营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任性行为,受到旅游资源不可替代的天然性垄断影响,但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发展,这种囿于景点、紧盯门票的认知惯式正受到冲击。正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所言,拆掉景区“门票经济”围墙,已成为中国旅游大势所趋。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休闲娱乐和旅游已成普通百姓的刚性需求。人们不再只痴迷于对景区景点的流连忘返,而更在意旅游的舒适体验和景区的人文关怀。过度依赖门票而疏于服务的景区,只会成为“门票经济”的牺牲品,人们势必以“用脚投票”的消费选择,让这类景区吞下自断财路的苦果。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