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人画,以“技”入“道”者,需要像庖丁解牛般长久历练,更要有过人的感悟和智慧,在人文之“魂”上下功夫。以“道”入“技”者,需要先天禀赋异常及大智慧,直如六祖慧能,突然顿悟。因为以“道”入“技”者,首先在“道”的层面讨生活,后从“技”的层面寻求超越个性与生命体验的钥匙,这是非常不易的。
初识杨君稳新,是好几年前在一个画家家中,看他拿走几张画,说是去参加展览,同时也拿出自己的作品,让那个画家看。看后,旁观的人和那位画家说了些赞美的话。那时我刚入书画圈,对绘画只知皮毛,也就没太在意他的画,只觉杨稳新这个人,是一个够朋友的哥们。至于为什么冒出这样的念头,我不知道,也许是我的直觉吧!
斗方《山居秋暝》
多年后再次邂逅,那个清晰的记忆又突然冒出。聊天中,我发现他是一个有趣的人,说起往事与生活趣事,语言幽默诙谐,且出口成章,富有诗人气质。在当代中国,具有诗人气质的人是越来越少,而具有诗人气质的画家,更是少见。但稳新以稳重儒雅的风神,不由左右了我的视线。谈话间,听说他是公务员,庶务繁多,但画却很好。我便由此想起了他过去清雅脱俗,韵味独特的花鸟画。
终于看到他《墨韵·诗意·禅味》画册,画册名字很雅,空灵、纯净,给人纤尘不染的感觉。这种感觉使我想起了在梵呗声声的寺庙,那庄严的佛号声中,一个个六根清净的僧侣在坐忘中,让生命直达涅槃至境的感觉。
随手翻看画册,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他温厚的笑脸,真诚、纯净,带着一丝诗人的抑郁。我不知为什么很多有成就的人眼神都有些忧郁,但是杨稳新的忧郁,却带着佛界的纯净与真诚!我顿了一下,随即翻页,陈忠实、贾平凹的序言从我眼前一一闪过。突然,眼前一亮,那一幅幅宁寂、空灵、恬淡的画境,展现眼前,如同进入深山古寺,看到虚静之中,一个高僧在空旷的山岗上静坐的场景。
他的画禅味深具,如一个高僧不经意间弹奏的古琴,音符袅袅,直冲长空,仿似带着淡淡的檀香,冲击着人们的触觉,如明镜般透彻;更如一泓幽深的潭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他逸笔草草,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个深邃邈远的山水境界,让人们在《深山访友》归来之后,看到《羡鸿鹄之高翔》的俗人,在《山中不知岁月长》的感念中,《问道》出《山中岁月》的苦涩,于是《相对亦忘言》,在《烟雨欲来》的时候,《情游江海》《坐看云起》。这充满禅语的画面,让诗人在《只钓风流和江山》的感悟中,随着远去的《孤舟万里心》,在《高士雅集》的《山外青山》中,对着《高山流水》觅寻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