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经营西域的时候,那里有36个城邦国家,史称西域36国。
西域36国位于今天甘肃玉门关以西,帕米尔以东。罗马史学家称这里为361也出5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地方。千百年来,西域一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因而中国、印度、西亚、北非和希腊五大古代文明在这里交织荟萃。这使西域诸国得以吸收东西方的优秀文化,兼收并蓄,最终导致新文明的产生。
神奇民族乌孙赤发碧眼形异乌孙,我国西域古代历史上一个值得浓墨重彩的神奇民族。乌孙诞生于战国时期,消亡于辽宋时期,共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代与月氏游牧于河西走廊。首领称为“昆莫”或“昆弥”。
关于乌孙,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她的起源。一是匈奴族说,理由是乌孙王室始终与匈奴保持密切联系,且风俗相近;二是突厥族说,理由是乌孙与突厥开国始祖的传说均与狼有关,《汉书-西域传》中就提到,“乌孙于西域诸戎,其形最异,今之胡人青眼赤须状类弥猴者,本其种也”。如果按照这种说法,乌孙人就应该是赤发碧眼、浅色素之欧 洲人种;三是昆夷、缗戎说,据史家考证,乌孙的族源是商周时期的昆夷、缗戎。又载:“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最为疆国。”
乌孙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立国君主是猎骄靡。近代研究亦认同《汉书,西域传》所载,并指出盛期时的乌孙国不论户口、人口或兵力,远超过其他隶属西域都护府的西域诸国例如若羌、鄯善、疏勒、莎车、于阗、龟兹等的总和。估计在汉平帝登位初年,大概40%的乌孙族,约25.2万人在现今新疆游牧。在乌孙王朝的鼎盛时 期,她的疆域曾经纵横近千万平方公里,跨越今天我国新疆、内蒙古,蒙古共和国,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南部等地。
在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中记载了一个解忧公主,她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孙女,她在细君公主出使乌孙和亲去世后,为了维护汉朝和乌孙的和亲联盟,也奉命出嫁到西域的乌孙国。
她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曾嫁予三任丈夫,皆为乌孙王。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她一直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贡献。年逾七十之时,上书给汉朝皇帝陈述思乡之苦,请求把自己的遗骨埋葬在故国。甘露三年,她回到汉朝,天子怜悯她的境遇,亲自出城迎接解忧公主的归来。每逢上朝,解忧公主的礼仪待遇和皇室公主一样。
和亲远嫁军须靡解忧一去五十载
西汉太初二年(前101〉,西域最远的乌孙国客人来到长安,上书汉廷为乌孙王求娶汉家公主,以此延续乌汉联盟。汉武帝爽快地答应了乌孙的请求。沼书就是皇帝的命令,谁也不能违抗,刘解忧一家含着眼泪跪拜接旨谢恩。
解忧公主从小就性格开朗,聪明乐观,生活中的各种曲折没有她看不开的。正是由于她什么都想得开,可以安然承受命运的布置,汉武帝才决议把19岁的她远嫁乌孙国。她并不畏惧和亲公主肩负的重任。此一去九千里的漫漫征途何其遥远,此一去五十年的岁月里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迎接解忧公主的地方在乌孙的夏都特克斯草原,那里风光秀丽迷人。硕大华丽的蒙古包门外,乌孙的王公贵族们伸长了脖子翘足远眺;公主的专车被欢乐的人们前呼后拥,迎亲的队伍足足有十里之长。
解忧公主嫁给军须靡后,她也和江都公主(细君公主)一样,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侍军须靡。两位夫人谁更得宠,关系着乌孙与汉朝和匈奴哪一国的关系更为接近。解忧公主与左夫人争的不仅仅只是一个男人,更是汉朝与匈奴的角力。
毫无疑问,解忧公主处于下风。这是由于:首先,汉朝和乌孙习俗悬殊,言语不通,解忧公主难以进入状态。其次,匈奴公主曾经给军须靡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泥靡,率先给军须靡奉献了王位继承人。
眼看解忧公主就要被打入冷宫了,正在那个危殆关头,转机出现了。国王军须靡病危,他曾经分明地晓得本人活不长了。可是,摆在军须靡面前的有一个问题:儿子泥靡的年岁实在太小,无法继承王位。
那该怎么办呢?好在军须靡有一个堂弟,正值壮年,无奈之下,军须靡只得将王位暂时让给他,并且立下遗言:等到泥靡长大后王位还是泥靡的。不久,军须靡逝世,翁归靡继承了王位。
改嫁肥王翁归靡有才有貌成国母
这位新乌孙王身宽体胖,被称为肥王。按惯例,翁归靡继承王位,同样也继承了堂兄军须靡的两位妻子。
就在这个时分,解忧公主的特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乌孙的风俗,她不但没有抗拒,反而安然承受了新的国王。
都说心态决定命运,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心态豁达的解忧公主自然会有豁达的命运。由于解忧公主正值花季,翁归靡也处在壮年,成天和如花似玉的解忧公主相伴,也难怪翁归靡会陶醉在解忧公主的温顺乡里。
俊男俏女,如胶似膝。他们用人类最浅显,同时又最为崇高的举措 完成了生命的一次次传送。据史料记载,解忧公主在短短几年间一共为翁归靡生了5个子女,其中有3位王子元贵靡、万年、大乐;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就这样,解忧公主成了名不虚传的乌孙国母。
可是,好景总是难以持久,解忧公主所带来的汉乌两国和睦气氛令匈奴大为光火。
匈奴原本想牵制乌孙来对立汉朝,没有想到乌孙与汉朝的关系日益亲密,却把匈奴丟在了一边。特别是解忧公主给军须靡生了五个“杂种”之后,更令匈奴人觉得昔日的隶属国如今已经很不“听话”了。为了恢复昔日的位置,匈奴于是不时向乌孙施压。这时,解忧公主发挥了本人的忍受力,从中调停,使得匈奴的施压毫无效果。史书固然没有记载解忧公主是如何调停的,但是,我们能够大胆地猜想,解忧公主假如不是以强大的汉朝和本人的美貌作后台向丈夫施压,翁归靡难免不会向强大的匈奴妥协。
但是,不幸还是发作了。当时的汉朝皇帝汉昭帝驾崩。关于匈奴壶衍鞮单于来说,这是天赐良机。于是,匈奴壶衍鞮单于果敢率军大举进攻乌孙,请求翁归靡交出解忧公主,并隔绝与汉朝的一切往来。
翁归靡犹疑了,由于他的确没办法作出选择。假如回绝匈奴的请求,匈奴大军定然会横扫乌孙。但假如容许匈奴的请求,就等于一脚踢幵汉朝,投入匈奴的怀抱。更重要的是,解忧公主既是乌孙的国母,又是汉朝的公主,把解忧公主交给匈奴,难保汉朝不会发怒。
自从猎骄靡以后,乌孙人再一次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还是解忧公主站了出来,他鼓舞乌孙人:顽强对抗,不能屈从。并且,为了配合乌孙抗击匈奴,她还写信给刚刚即位的汉宣帝,恳求朝廷出兵共同征讨匈奴。收到解忧公主的信后,辅政大将军霍光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调集15万兵马,兵分五路征伐匈奴。
汉朝派出了五路大军,共15万兵马,而当时的匈奴人少地多,全国人口也不过一二十万人,所以,当汉朝大军幵进乌孙的时候,匈奴军队不得不不战而逃。
经过这一次不战而胜,翁归靡认识到,只要依附汉朝,乌孙才能够不受匈奴人的摆布,真正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度。因而,为进一步稳固与汉朝的友谊,翁归靡恳求为本人的长子元贵靡再迎娶一位汉室公主。就这样,解忧公主的侄女,刘相夫踏上了远赴西域的征程。
“美女外交”由此展示得淋漓尽致。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审视,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正是在公主们铺就的丝绸之路上渐次走向大一统的。纵观中国五千年来的漫漫统一路,每一寸版图的扩大,无不与美女们的献身严密相连。美女,用她们娇美的身躯换回了国度的安宁与统一,换回了疆土的日益扩张。在整个人类史上,把美女外交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的,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度做得到。
0电视剧《解忧公主》剧照
辱嫁泥靡受凌辱谋杀亲夫救乌孙
当和亲的队伍才刚刚抵达敦煌的时候,就从乌孙国传来凶讯一一翁归靡逝世。关于翁归靡的死因,人们通常以为他是病死的,其实,假如我们把他的死和乌孙国政权的更迭联络起来思索,我们能够大胆地猜想,他是被匈奴公主害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虽然前乌孙王军须靡曾立下遗言,等到泥靡长大后翁归靡应把王位还给泥靡 (匈奴公主的儿子〉,可匈奴公主担忧夜长梦多,怕解忧公主替翁归靡生了儿子过后翁归靡把王位让给本人的儿子,所以动了杀机。另一方面,假如说匈奴公主害死翁归靡只是猜想,没有依据的话,那么,翁归靡为什么恰恰死在汉朝和亲的队伍动身之后呢?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匈奴公主担忧一旦翁归靡的长子元贵靡也娶了汉朝公主,王位就是他元贵靡的了,所以趁和亲的队伍还没有抵达乌孙就及早干掉翁归靡,并趁机攫取乌孙国的军政大权。
接下来生的事情也印证了以上揣测:乌孙贵族最终推举军须靡与匈奴公主所生的儿子泥靡做了新国王。泥靡为人狂悖暴戾,号称狂王,受母亲的影响接近匈奴,对汉朝怀有敌意。
0新疆伊宁汉家公主纪念馆的解忧公主仿真塑像
汉朝认识到,既然元贵靡没有当上乌孙国王,假如实行婚约必然会遭到泥靡的阻止,所以,汉朝决然立即召回不断在敦煌张望的刘相夫公主,取消了婚约。但是,不幸的解忧公主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三次抉择:走还是留下。假如走,她用大半辈子积累下来的汉乌友谊将灰飞烟灭;假如留,她必须继续服从乌孙风俗嫁给泥靡。
谁也不可能晓得解忧公主当时的真实想法,但最后的结果是,解忧公主还是服从了乌孙风俗,嫁给了泥靡。关于解忧公主的第二次改嫁,第三次嫁人,不同的人给了不同的评价,有人说大半截身子入土的她除了嫁给泥靡没有别的选择,毕竟她曾改嫁接任乌孙国王的翁归靡且育有三男二女,其长女就是弟史。由于她一直沐浴着汉文化成长,少年时专门赴长安学习汉文化和长安宫廷曲艺歌舞及乐器演奏(主攻琵琶演奏),后嫁于龟兹国王为妻,一生都在致力于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和传播汉民族的文化。为汉朝和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社会和平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公元前65年,汉成帝赐予她汉家公主的封号。
弟史与细君公主、她的生母解忧公主和女经在乌孙生活了几十年,她的后代也全都生活在乌孙;还有人说年迈的她早已顺应了乌孙的风俗;还有人说她选择继续留在乌孙是为了汉乌和亲,她是一个无比崇高巨大的女人。不管解忧公主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她都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泥靡不只性格十分残暴凶恶,经常殴打解忧公主和滥杀无辜,而且还在乌孙倒行逆施,令乌孙国上下怨声载道。
为了唤起泥靡的良知,解忧公主受尽屈辱,想尽方法劝说泥靡,可是,事实证明,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于事无补。在被逼无奈的状况下,解忧公主使出了她的最后一招给泥靡生一个儿子,借助儿子的力气感化泥靡。
可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固然无法获知解忧公主当时的精确年龄,但能够揣测她至少有四五十岁的光景,而在两千年以前,人的平均寿命顶多只四五十岁,所以按照常理来推断,解忧公主当时算是快要老死的人了。对一个快要老死的女人来说,生孩子谈何容易,即便解忧公主有幸怀上了,谁又能保证她会生儿子?
无疑,解忧公主是在和命运赌博。
第一局,解忧公主赌赢了,由于她如愿以偿地给泥靡生下儿子鸱靡。但是第二局,解忧公主却输了,她虽然给泥靡生下儿子,但泥靡仍然对解忧公主和她的亲骨肉爱理不理,仍然为非作歹,使得乌孙国渐次走向亡国的边缘。
历史没有记载泥靡到底对解忧公主做了什么,但泥靡终归把解忧公主逼向了死路。解忧公主因而做了一个惊人的决议,那就是效法荆轲刺秦王,行刺泥靡。
有人说,解忧公主之所以这么做,是由于泥靡想要置她于死地,所以她先下手为强;有人说解忧公主认识到在泥靡的残暴统治下乌孙迟早要亡国,所以出于维护乌孙人利益的思索替天行道;还有人说,其实是解忧公主本人想当乌孙女王。终究是什么缘由使仁慈的解忧公主起了杀心我们无从考证,但是,我们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思索,比较倾 向于第二种猜想,即解忧公主杀泥靡是为了救乌孙国和乌孙人民于水火之中,并最终效劳于汉乌友好大局。这时来了两位汉使,解忧公主就和他们计议利用酒宴刺杀狂王。为此,解忧公主设下“鸿门宴”,布置刺客在席间行刺泥靡。但是,刺客固然刺中泥靡,却没有刺中泥靡的关键,泥靡负伤逃走。事态由此急剧恶化。
0汉家公主解忧、细君远嫁西域,给伊犁历史留下一段千古佳话。两千年后,汉家公主纪念馆可以让世人一睹两位 汉家公主的风采。
泥靡很快就猜想到幕后的主使者不是他人,正是妻子解忧公主。泥靡于是立刻调集兵马以弑君为罪名征伐解忧公主。可是,此时的解忧公主并不是一个普通女人,她是乌孙国的三代国母,在乌孙国具有崇高声威和大量跟随者,再加上泥靡的残暴使他失去民意,这样一来,泥靡向解忧公主复仇就演化成为乌孙国的一场内乱,跟随泥靡的将士和维护解忧公主的兵勇在王宫里展开了一场殊死格斗,宫廷里顿时乱作一团。
除了宫里的泥靡和解忧公主,宫外还有一支庞大的力量,那就是前乌孙王翁归靡和匈奴公主所生的儿子乌就屠。在内乱爆发的当头,乌就屠当即带领着心腹以护驾为名赶赴王宫。但是,令泥靡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乌就屠在护驾的名义下把他给杀了,并且,乌就屠还自立为王。这时,乌孙国中亲匈奴派全部归附乌就屠,紧接着,他们又对乌孙 国内的亲汉朝派展开了猛烈攻势。
解忧公主于是堕入史无前例的风险之中。
侍女冯燎胜须眉解危救主归大汉
当时,乌孙近似于汉朝的隶属国,所以,汉朝西域都护府大军关于乌孙的这场内乱不会袖手旁观。西域都护府很快调集兵马向乌孙挺进,汉军和乌孙军中的亲匈奴派在乌孙边境对峙,战争一触即发。
在这个危在旦夕的紧要关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有一个人挺身而出,她就是冯燎。
冯燎是谁?冯燎本是随解忧公主出嫁的侍女, 由于她通情达理、能言善辩、冷静稳健,到乌孙后不久就被乌孙右将军看中,并嫁给他为妻,冯燎从此得以踏入乌孙国贵族社会。凭仗出众的才气,她常常又以使者身份调停于西域各国之间,被乌孙上层乃至西域各国贵族尊称为“冯夫人”。后来,她被人们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外交家。
那么,冯燎到底想干什么呢?作为汉人,冯燎不希望亲匈奴的乌就屠当上乌孙国王;作为乌孙将军的妻子,冯燎更不希望本人的丈夫被娘家人打败。所以,冯燎想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竭力劝说乌就屠,防止汉乌大战爆发。
冯燎火速赶到前线,她向乌就屠说明了三个观念:
一、如今西域形势复杂,假如乌孙和汉朝开战,周边国度肯定会浑水摸鱼,到时,乌孙就将坠入多边交兵的境地,结果恐怕对乌孙十分不利。
二、汉朝西域都护府军事力量强大,和他们开战凶多吉少,一旦打败,乌孙就有灭国的风险。
三、即便乌孙这一次打败了西域都护府的大军,但是,汉朝像西域都护府大军这样的军队比比皆是,假如败了,汉朝会派更庞大的军队进攻乌孙,到时,乌孙还扛得住吗?
冯燎的话可谓头头是道,乌就屠没有理由反对。乌就屠于是问冯燎有什么对策。冯燎又向乌就屠提供了三个对策供他选择:
一、由于这场战争乌孙国必定会失败,所以倡议立刻退兵并中止内乱,宣布退位。解忧公主是汉人,她自然会替乌就屠向汉朝说情,这样一来,乌就屠即便当不成国王,但还可以保住性命。
二、由于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是汉朝的外甥,假如乌就屠支持元贵靡做国王,汉朝一定会退兵,到时,乌就屠还能够继续做小王。
三、立刻向西域都护府大军投诚,并承受汉朝处置。
一心想做国王的乌就屠最终选择了第二个对策,支持元贵靡做国王,本人当小王。冯燎三句话就令乌就屠退位的故事很快传到汉朝,闻讯后,汉宣帝大为震惊,立刻召回冯燎,并授予她汉朝使臣的身份,代表汉朝对元贵靡和乌就屠分别颁发印绶。就这样,一场大战防止了,汉朝与乌孙又重归旧好。但从此以后,乌孙国也就分成了大小两国, 大乌孙国由元贵靡统领,小乌孙国由乌就屠统领。不久,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和幼子鸱靡相继病故,她的孙子星靡即位为乌孙大国王。星靡为人脆弱无能,乌孙国内的权力大多归附了乌就屠。解忧公主留在乌孙的意义不大了。她上书汉宣帝,说:我老了,思念生我养我的故土,希望皇上准许我返回故土,以使我的骸骨能掩埋在汉朝的土地上。
汉宣帝读过书信,想到解忧公主少小离家,嫁入异域,50余年历配3王,为了西汉的安宁千辛万苦,不由动容,派人接回解忧公主,亲自出城迎接解忧公主的归来。每逢上朝,解忧公主的礼仪待遇和皇室公主一样。两年后,解忧公主逝去,却给丝路留下一段传奇!(夏雪)
〇此乃天锅:直径3.2米,重达3.6吨,可以同时煮22只羊。古代乌孙国打了胜仗或有特大喜庆时,就会在天锅煮 肉,举国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