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诗。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我想这个“灵秀”,既指来自内心钟灵秀慧的透彻颖悟,又指来自情感阔达超迈的壮丽豪放。近读桂维民的诗集《行吟录》《丝路寻踪》,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同时,也为他久居“庙堂之上”而又有如此行吟人生、以诗言志的情怀所感动!维民是一位以真情待人处事,以真心为人行事,以真感作文赋诗的极为纯真的人,一位只要你一接触就会为他那智慧而儒雅的气场所袭吸的人。
维民的这两部诗集,大都是在他繁忙的工作之余“且行且吟”而成,都是他感物而动,有感而发,字里行间充满着他对大好河山的热爰,有对肩负重任的拳拳赤心,有对天下苍生的大爰情怀,更抒发着他对人世间真善美的颂扬和歌咏,尤其体现着他“对自己的人生、对一个时代的生活,作诗的书写、美的升华。”(肖云儒语)维民曾在核工业所属企业当工人、做车间主任、团委书记,后来又在市、省的重要工作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先后担任过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市委常委兼秘书长、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和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见证了市、省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他亲自参与处理过其间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真切的体验。在退居二线后,仍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赤诚的事业心,履行省政府参事的职责,因我也是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的特聘研究员,经常在一起开会,了解到他曾参与了“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府谷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优化整合”“启动引乾济石二期工程”“开发蓝田玉文旅产业”“推进我省光伏扶贫工作”“建设156工业遗产博物馆”等许多重要课题的调研和论证。听业内的同道说,他在中央党校中青班 学习期间,将多年应急处置公共事件的深切体验 加以理论升华,凝炼成《应急决策论》这部进入现 代新兴学科体系的学术论著,以后又出版了多部相关的理论专著,被推选为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他以其多年公文写作的经验和多部 《公文写作》读本,被公文学界选为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的会长。他虽生于南国,却对他生活工作多年的陕西倾注了自己全身心的爱。
古人云:“诗言志。”朱光潜说:“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睛是点铁成金的眼睛。生命生生不息,他们的发见也生生不息。”维民的这两部诗集就是他在西安和陕西工作生活期间所行、所思、所感、所悟的全方位的真实映现,是既作为实践者又作为诗人的维民,以他的眼睛对宇宙生生不息“点石成金”的“发见”。2016年夏,在花甲有余之年,他仍不惧炎热,行程二万五千余里,穿行在丝绸之路的古道遗痕,为“一带一路”倡议寻觅历史的根基。他数越天山,几过大漠,横穿塔里木,纵贯柴达木,在张骞、班固曾走过的西域古道,记录下他的身影;在丝路商旅经过的险山大漠,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到过甘南,西出阳关,进入新疆南部的库车、和田、哈什,西部的伊犁、霍城,翻越了火焰山,途经了罗布泊,连古老而荒凉的米兰、且末故城,他也没有放过。且行且吟,且吟且思,一路探行 一路诗,留下了多篇情深意切、意境优美、佳句迭出的诗作。
维民集中诗意地展现了锦绣河山的壮丽观色,但却是以探寻自然、人类社会之奥妙而“情寄河山”,将满腔的热情沁入千山万水,去体验去品味这个世界,发见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善良的心底,使他的笔下所发见的自然是诱人的美好,发见的荒漠充满着灵气。在《壶口观涛》中,他咏出“残阳欲坠涛声近,浊浪排空卷激流”的诗句,将壶口浊涛的恢宏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在《蓬莱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