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专题

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陕西经验

时间:2017-08-02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费昱通(实习)

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和城镇化结合的最优模式之一。

要强化系统思维,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从我省发展大系统出发,有力有序推进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切实发挥好搬迁的民生、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真正实现一举多赢目标。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大工程,实现我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1000万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如期完成中央决策部署的一项重大任务。因地施策、因人施策、因地制宜、一户一法,5年来陕南地区安康、汉中、商洛3市实施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形成了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本,为贫困地区实施扶贫搬迁提供了有益借鉴。对此,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表示,陕南遵循系统思维、统筹谋划、四化同步理念,易地搬迁实现了贫困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据了解,2016年,陕西省开工建设搬迁安置房24.4万套,安排搬迁86万人。2017年,陕西省计划建设移民搬迁安置住房21.3万套,完成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18万户,通过产业就业、创业脱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等措施,在年 内实现88.5万贫困人口脱贫。

搬到什么地方去?

“三避开”,防止搬迁去向与搬迁户的谋生能力不适应

白河县西营镇花房村的王有卫,从山上搬到了西营镇的天逸社区。王有卫说:“我一开始不愿意离开老宅子,后来听说政府要把我搬到山下,很高兴啊,既能在镇上打工,又能做些小生意,一搬下来我就把老院子拆了,再也不想回去了。”

0陕南移民搬迁出幸福

搬到什么地方去呢?陕南经验表明,要统筹考虑安置点的地理条件、资源承载、发展潜力、就业创业空间及生产生活是否方便等问题。坚决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区,避开生态脆弱敏感区等不宜居住区,避开“贫窝挪困窝”把浅山川道、公路沿线、中心村、城镇近郊等发展条件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相对完备的地方,以及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产业园区周边便于群众就业的区域,作为规划集中安置点的优先选择。陕南在推进搬迁中,总结推广“三避开”的集中安置点选址办法,从根本上改变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移民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王卫华说,在科学安置中,陕南尊重两个原则。一是分类引导,二是适度集中。引导,就是切实把群众情况摸清摸准,采取因地制宜、一户一法的安置方式,将搬迁群众安置到与个人愿望相结合、与自己谋生能力相适应的地方。短期以耕种为主的群众,就近在中心村安置;引导有一技之长并适宜从事二三产业的群众,进入集镇或规划的农村新型社区安置;鼓励稳定就业、适应能力强的群众到城镇安置。

集中,就是除投亲靠友、进城落户等方式分散安置外,综合考虑基础承载、人口结构、产业布局等因素,鼓励适度集中安置,避免出现新的“吊庄户”,以便集中财力和物力,提供相对完备的基础设施、较好的公共服务和比较充分的就业条件。同时,避免盲目追求安置点规模和楼房化安置,防止配套跟不上、承载容不下、增收没门路。

搬迀资金怎么用?

切好蛋糕,把钱用在刀刃上,防止“最贫困的人搬不起”

丹凤县铁峪铺镇桃花村的王军水是一位五保户,搬到了铁峪铺中心安置点,他说:“没想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搬得起。”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