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2017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指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不但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且必将开启一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那么,在这个新的时代,作为经济活动重要主体的企业家群体,应当具有怎样的精神特征呢?
首先,新时代企业家应当有体现时代精神的家国情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企业家作为担负经济发展重任的人群,必须具有家国情怀,必须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志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这都是摆在新时代企业家面前的“硬骨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占据低端,耗费了资源能源,利润却十分有限,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企业很少有在全世界叫得响的品牌,标准和话语权不在中国企业家手里。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讲的是文章如果没有文采,那么就不会在时间的淘洗中流传得很远。一个企业家,如果只是单纯追求自身产业和财富的积累,不具备体现时代精神的家国情怀,没有“兼济天下”“一览众山小”的意识,自身的产业其实也走不了多远,财富发展的空间也是极其有限的。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企业家的概念还极其模糊,那么在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会的企业家群体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一大批企业家形象已经像晴朗夜空的灿烂群星,成为社会价值的引领者和塑造者。特别是从很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传记来看,很多人早期创业的原因是为了解决生活或者生存的“刚性”需求,衣食住行更好一些,生活得更有尊严一些,能够有较大程度的“财务”自由也许是很多人的初始动机。依照马斯洛的理论来看,很多企业家早期的需求大多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企业家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看到,只要是还能称得上“企业家”的人,他们大多追求的是一种更为广阔的自我实现,是为了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他(她)们要通过自己的商业(产业)模式,创造和证明一种财富以及财富之上的家国情怀。阿里巴巴的马云、华为的任正非、联想的柳传志、百度的李彦宏等人,不约而同地纷纷成立了自己企业的研究院、政策研究室,马云的湖畔大学、达摩院更是引起众多关注。他们不仅仅关心与自己的产业紧密相关的事情,他们也关注国家、政治、社会、技术的每一个新的动向,致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本行业、本领域树立世界品牌,制定全球标准,掌握行业话语权。尽管近年来中国的工业产品在规模和种类上已经占据了全球很大份额,但是我们依然不是制造强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任重而道远。我们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他的祖国,同样地,企业没有国界,但企业家也有他的祖国。新时代中国的企业家应当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交响曲中有自己独特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