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说,美是对功利的删除。这句话用在秦东的画上恰如其分。从艳丽的壁画装饰走向高冷的水墨写意,从物象的神似意似跨越到化生万物的水墨道象,清华美院毕业三十年来,秦东都在做一件事——凝练简约。“无论坚守已规的审美法则还是构建新的审美程式,历代中国画家都是苦修者,在黑白的大节奏韵律中求新求变,极尽心智。徐渭、八大山人等在消除功利中品尝痛苦,又在清淡寡欢中寻找安慰。我很喜欢这种感觉:神奇中充满诱惑。”想起秦东说过的话,再看着活生生的水墨韵律,能想象出他喝酒画画的样子。
正如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言:“天之所生,即吾之所画,总需一块元气团结而成。”看着秦东的《青莲居士采莲图》,清淡的水墨荷韵中寥寥几笔细线,勾画出似花似人的笔墨和韵,非似而似,仿佛李白和酒仙结伴畅游,又仿佛李白梦遇青莲仙子,莲似人,人似莲,在极简地生成中,在清高绝俗的收敛中,在物我两忘的消解中,只剩下流畅的水墨,空出虚游,物处妙华,瞬间的凝结。人在哪?花在哪?隐约间一切都有,一切都真。定神看,清潭一池水墨一堆,都到哪去了?秦东仿佛是一个高超的魔术师,让他的水墨在白白的宣纸上变换着。眯眼一看,又来了,还是那个醉态背影,还是那朵清风扶摇的白莲。美,的确美。这才是人间少有的大美啊!
记得有个哲人说过,人的精神本质即是自由。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传载,体现出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多种需求、选择与价值观的认可。我坚信,不仅我如此喜爱秦东教授的现代水墨,任何一个有梦想有远方的心结都会深深的被他的魔幻水墨吸引。墨是寒色的,给人以净化的沉静和幽谧之美。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回顾秦东教授新水墨中国画:虚实疏密,相错不乱,相让不碰,疏而不离,求浓以淡,润而不枯,鲜活黑白,生机一片。追其根本不外乎对老子“知白守黑”思想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风姿绰约》纸本设色 68cm×138cm 2016年
正如列子所说:我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和于神,神和与无。想到这有些兴奋。难道五十出头的秦东教授已经在水墨上达到了列子所言的“心凝形释,骨肉都融”的道境了吗?
已经到了凌晨三点,院子里早就静下来了!窗风吹过来,带着晚开的荷香。花园水塘里的青蛙不时发出悦耳的歌声。抬头观月看星,侧耳聆听蛙鸣,闭目嗅闻花香。眼前还在显现秦东教授的那幅《清韵荷塘》。简单质朴,却送给人一个宁静恬美的花前月下。无须感恩,只是用自然而然的微笑,像孩童般回馈大自然的母爱。这里没有生意的来往,没有人情的互动,没有是是非非的纠结,更没有功名利禄的追寻。是啊,心远地自偏。人在当下,物欲横流。有多少画家能像秦东教授一样在诗意和醉态中追寻水墨千古,修真中国水墨这个古老而又沉重的精灵呢!(文 / 张树军 南昌工学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