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丝路文化

昆明池史话 (上)

时间:2018-01-08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任晓彤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由从陇西、北地调来的戍边士卒和被贬谪官员组成的昆明池开凿大军进驻龙首原下沣水、潏水之间上林苑南的湖沼之地,开始修筑昆明池。汉武帝选择在斗门一带开凿昆明池,看中的正是这里地势低洼,湖沼密布,南有莽莽秦岭提供丰富水源的地理优势。

汉武帝开凿昆明湖的具体细节,史书上记述极为简略。但从各种史料零星分散的文字可知,昆明池分两次、历时三年修建而成。从诸多史料来看,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开工的昆明池一期工程,更像对荒废已久的周秦池沼和众多天然湖泊的挖凿疏浚改造工程。三年后,与第一次开凿昆明池同步进行的盐铁专营政策让汉武帝国库更加丰盈,西汉朝野也传来南越和东越欲利用水战与朝廷对抗的消息,昆明池二期工程于是开工。昆明池二期工程动工时,为荡平昆明国,讨伐南越和东越训练强大水师,为大汉帝国占据河海控制权建造强大水军基地的想法,在汉武帝心中愈加坚定。

开始于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的昆明池二期工程,到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完工。这一次,昆明池修筑大军不仅砍树伐荆、凿池拓展、疏通渠道,将沣水、潏水、滈水引入池中,形成了浩浩荡荡,方圆40里,总面积320公顷的湖面,还让昆明池与上林苑池沼相通,并在周围修建了建章宫、豫章台等一系列宫苑建筑。三年后,一座水天相连、烟波浩渺、宫苑环绕,令后人叹为观止的我国古代第一大人工湖赫然出现在长安城西南。昆明池320公顷湖水与林水俱茂、宫馆林立的上林苑遥相辉映,不仅为长安城又添一处皇亲贵族趋之若鹜的游乐盛景,西汉帝国一支强大水军也即将在这里诞生。

既然汉武帝开凿昆明池的目的是为帝国打造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水战部队,昆明池建成后最先登台亮相的自然是大汉水师部队。《三辅旧事》记述昆明池战船云集盛况时说:“(昆明池)中有戈船各数十,楼船百艘,船上建戈矛。”

《汉书·食货志》也说,当时昆明池停泊的“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昆明池来往穿梭的战船上,是披甲执利、摇橹挥浆的大汉水兵。他们将成为自轩辕黄帝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具有独立水上作战能力的新军种——中国海军的前身楼船水师。

要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师部队,还需要装备精良的战船。

西汉时期,我国造船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昆明池西汉水军基地的建立,让汉武帝时期的造船技术进一步提升。当时的汉军拥有动辄就能集中两千艘战舰的强大水师,其中不仅有楼船、戈船等可用于近海作战的大型战舰,还可以制造出比罗马海军战舰高将近一倍的巨型楼船。《史记·平淮书》记载,汉军当时在昆明池建造的楼船高十余丈。按照当时的计量单位计算,汉军当时制造的楼船高度可达十五米,而罗马海军当时的战船最高也只有八米。除楼船、戈船外,又被称作楼船水师的汉军水师还拥有桥船、斗舰、朦冲、突冒、先登、赤马舟、下獭、走舸、斥候、龙舟等二十多种不同型号和功能的战船。

昆明池不仅是水军训练基地,同时肩负着制造各种军用战船的使命。这些模拟海战训练的楼船水师在昆明池经受严格水战训练后,将驾驶同样诞生于昆明池的各种战船沿漕渠进入渭河,然后驶向江南和大海,与习惯于水上作战的南越国、东越国军队作战。紧随其后的,还有从昆明池驶出的保障军需供给的舟师船队。昆明池水师基地建成后,汉武帝很快建立起一支无论从装备还是兵员规模、素质和作战能力上都堪称世界上最庞大、最先进、最专业化,具有大规模海军江防和近海海防作战能力的海军舰队——楼船水师部队,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有正规建制的海军部队。后来汉武帝在江淮一带组建的富于水上作战的10万水师常备兵员,也是在昆明池完成训练后才派往江南的,昆明池因此成为中国海军诞生的摇篮。

大抵是慑于汉武帝在昆明池组建的楼船水师强大威力的缘故吧,西汉楼船水师组建后昆明国和西汉之间的水战并没有打起来。昆明池建成6年后,昆明国土崩瓦解,变成了西汉王朝一个郡,汉帝国从西南通往缅甸、印度的商道宣告开通。不过,汉武帝在昆明池精心打造的楼船水师并非无用武之地。在平息南越、东越叛乱和征服朝鲜战争中,汉武帝在昆明池打造的楼船水师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

与此同时,作为汉长安城水域面积最大的水景林苑,昆明池建成后成为上林苑核心。据史书记载,每年三四月春暖花开,昆明池碧波荡漾,花木扶疏,汉武帝都会带着后妃宫女,坐着雕梁画栋的游船画舫游弋于昆明池上。当时的昆明池上除了林立的楼船战舰,还有可载万人的游乐船——建章大船供皇室聚会游乐。汉武帝后,汉帝国向外扩张告一段落,昆明池作为西汉楼船水师基地的作用渐渐丧失,昆明池迅速以另一种风情韵致进入人们视野。湖面上林立的战船被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替代,装饰华丽的游船、笙歌燕舞的鼓乐、翩跹起舞的宫女,陪伴着惬意游乐的皇亲贵胄,转身而为长安城最令人销魂陶醉的皇家游乐池苑。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唐代。公元623年三月,刚刚建立大唐王朝的唐高祖李渊还专门在昆明池举行盛大宴会,“宴百官,习水战”。此后,李世民、李隆基和他们的宠妃宫女,文人贵族都是昆明池的常客。这种现状,一直持续到唐末昆明池干涸。

公元1750年,昆明池消逝800多年后,和汉武帝一样胸怀宏才大略的乾隆皇帝在对北京西郊瓮山泊进行疏通扩建时,联想起1000多年前汉武帝在西汉都城长安开凿昆明池,遂借用汉昆明池之名,将瓮山泊改名为“昆明湖”。(文 / 王若冰)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