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时政新闻

中国经济正在高质量轨道上加速发展 ——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时间:2018-01-29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任晓彤

每到岁末,中央都会召开一次高级别经济工作会议。这个会议将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定调第二年经济政策,不仅决定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走向,还将影响13亿多中国人的生活。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十九大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时2018年又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将如何踏上新征程?有哪些新作为?本刊梳理了知名经济专家关于此次会议的精彩解读,带你提前了解中国经济未来布局。

一个新提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会议指出,5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一个新判断: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

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

一个重要原则: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

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十分宏大,我们不妨先看看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相关表述,大体为“要遵循十九大报告的指引,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开展各项工作”。可以看出,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归根到底是民生导向,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接记者访谈时认为,高质量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微观层面看是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宏观层面看则应体现为可持续发展。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此次会议已经给出答案,即做好8项重点工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对这8项工作之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破”——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立”——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降”——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联系此前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难看出,所谓“破”“立”“降”,就是要通过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制度、信息等各要素全面发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由此引申出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评价“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衡量,但却很难覆盖公平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所以我们也看到,此次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