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西安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王永康书记作了一个非常好的报告。可以说,这个报告决定了西安未来发展的走向,在全省范围都产生了广泛影响。下面,我谈谈对报告的一些理解和学习体会。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陕西省总商会副会长、荣民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史贵禄
一、报告回顾了历史
报告指出,西安是我国空间上的中心(大地原点),是时间上的起点(授时中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荣耀和厚重记忆。西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唐长安城是明清北京城的1.4倍,是古罗马的5倍,堪称“世界第一城”。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是古代中国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大都市。报告提出,城市实力代表国家实力,城市复兴支撑民族复兴。建设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就是以历史的坐标、国际的视野,把大西安的发展放到恢复昔日辉煌、实现城市梦想、激发盛世情怀中来定位、来谋划、来推进。我们这一代人着力营造西安发展空间,着力提高西安国际化水平,就是要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担西安神圣的历史使命。
二、报告提出,建设国际化的大都市,是迈入新世纪的价值追求和城市理想
当前,成都提出,2035年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杭州提出,建设“具有独特东方魅力和全球重大影响力的世界名城”;武汉提出,“打造世界城市发展的新亮点”。可见,国际化是发展大势、时代强音,已经成为城市比拼、区域竞争的制高点。加快国际化已经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
王永康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竞争意识、危机意识,顺应发展大势,紧跟时代潮流,把西安建设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真正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为迈入新世纪我们西安人的价值追求和城市理想。
三、报告明确了大西安建设必须有大空间承载、大格局支撑
2017年初,西安全面代管西咸新区,户籍人口过900万,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迈入了超大城市的门槛。我们理解,西安之前只是“小西安”,代管西咸新区之后是“中西安”,只有实现西咸一体化、富阎一体才是真正具有都市圈意义的大西安。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推动大西安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发展”的要求,使陕西由西部腹地走向开放前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王永康书记指出,西安要北跨,向北跨过渭河,打造渭河世界级滨水景观带,使渭河成为交通带、经济带、生态带、文化带、旅游带;南控,使秦岭北麓成为绿色经济带、旅游休闲带、生态大屏障、城市后花园;西进,推进西咸一体化,使大西安进入“双子城”时代;东拓,推进富阎一体化、西渭一体化;中优,凸显核心区九宫格局。在此基础上,大西安将形成“三轴三带三廊一通道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这样的发展空间和大发展格局,必将有利于大西安优化生产力布局、重组空间资源、多点组团发展,构筑起大西安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