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名家专栏

怀念父亲

时间:2018-02-02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任晓彤

赵季平

著名作曲家,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原西安音乐学院院长 。中共十五大代表,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名誉主席。

亲爱的爹爹,我想你了! 

我在父亲的笔墨中度过了自己不知事的童年,度过了充满理想又经历过迷茫的青年时期。这两个人生最为重要的时期,父亲对我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父亲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外旅行写生,他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特别是面向大西北,沿着古丝绸之路,深入祁连山的崇山峻岭、八百里秦川的乡间地头,还有那纯朴的秦巴山区的林场民居深入生活,创作出大量反映人民生活的传世之作。张大千曾这样说过:“我画马不及悲鸿与望云,悲鸿的马是奔跑的马,望云的马是劳作的马。”老舍先生对父亲的画有这样的评价,他说:“ 赵先生的山水画本来很有功夫,可是他不喜欢山水里那些古装老翁,所以就在乡间细细地观察,深深地揣摩,要把活人活事放在图画里,以求抓住民间的现实生活,使艺术不永远寄存在虚无缥缈之间。” 的确是这样,父亲的画作与劳动人民息息相关,构图中既有理性的审美观,又有豪放自由的笔墨,更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用他大量的传世之作和独特的画风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

父亲去世前的最后一幅画是给一个四川的年轻人画的。那天,一位叫刘欣的年轻美术爱好者带着成都一位老画家的信,远道而来拜访我父亲,希望求得一幅父亲的画。父亲特别喜欢勤奋好学的年轻人,探明来意后,父亲拖着带病的身体,艰难地坐起身来,向年轻人勉励一番后,便画了三幅农村小景赠送给这位年轻人。这三幅画父亲还特意取名为《老松》《毛驴》和《远山》。

父亲在晚年,拖着病残的身躯奋力耕耘出的上百幅系列作品,件件是精品。这一组作品是父亲灵魂深处对美好生活的追忆和呐喊,她如交响诗一般冲撞着我的心,激励着我对音乐的热爱和创作。遗憾的是,父亲在有生之年没能听到我的作品,作为他的儿子,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填补的缺憾。为了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我曾在父亲去世五周年的纪念日里,倾入全部情感创作了《丝绸之路幻想曲》献给亲爱的父亲。这一创作也是为了履行我对父亲的承诺,努力用自己的音乐去诠释了父亲的作品和思想,我想,父亲在天堂一定听到了儿子的心声。

我热爱我的父亲,是他的给予让我收获了多彩的人生。如今,我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父亲依然是一座巍巍高山矗立在我的心中。

从二十世纪80代初我开始创作至今,我始终不忘父亲的谆谆教诲,坚持把自己的创作植根于中国民族音乐这块沃土上。借着父亲的力量,我走出国门,走进柏林森林音乐会,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走进美国卡内基音乐厅等世界级音乐殿堂。当我被各类奖项、掌声、鲜花簇拥的时候,我心静如水,唯感宽慰的是父亲的艺术主张在我的音乐中延续着,延续着……

亲爱的父亲我想念你了!思念与感激将永远鞭策我一路马不停蹄。思念与感激会提醒我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思念与感激,更让我收获了一颗平常心。

想念爹爹,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我将永远谦虚和奋进 ……(文/赵季平)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