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青龙寺
贾岛
碣石山人一轴诗,终南山北数人知。
拟看青龙寺里月,待无一点夜云时。
【点评】青龙寺始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原名灵感寺,唐景云二年 (711)改名青龙寺。寺庙位于地势高峻、风景优美的乐游原上,是唐代中期极为兴盛的修习之地。当时的密宗大师惠果长驻于此,还有不少外国僧人在此学习,日本著名的“入唐八家”中的六家 (空海、圆行、同仁、惠远、国珍、宗睿) 就先后在青龙寺受法。唐代也有不少文人曾在此游览或寄宿。贾岛于元和六年 (811)秋随韩愈至长安,此诗为其在长安居于青龙寺的作品。诗人以质朴自然的语言抒写了这首饶有雅趣的小诗,由自己的诗篇联想到青龙寺里月“拟看青龙寺里月,待无一点夜云时”,既写出了青龙寺的清旷幽静,又巧妙地以青龙寺皎洁的月光比拟自己的诗境,明白晓畅,清新自然。
游兴善寺
朱诚
泳迢迢一径绿苔封,步人烟霞杳霭中。
丈室老禅忘色相,庭前红杏自东风。
【点评】这首诗作于诗人游西安城南兴善寺之时。前两句写诗人来到寺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轻绿苔铺地的小路,从这里步入古刹,仿佛置身幽深渺茫的烟霞之中。这里通过青绿幽暗的苔藓、幽僻绵延的小径的环境描写烘托出古寺的幽静出尘、超凡脱俗,一个“封”字仿若一条界限隔绝了红尘俗世。后两句则写诗人步入方丈的禅院,只见庭前红杏在春风中尽情摇曳、吐芳绽红,而方丈室中的禅师却早已忘却色相,不再为外物所述。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令诗人钦羡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