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观察

通用航空:撑起西安战略新兴产业的一片天

时间:2018-04-23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刘少华(实习)

3.西安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西安通用航空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研发平台,在航空产业基础优势及科研院所技术优势的带动下,可以推动研发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同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机场)建设,完善保障监管体系确保运营企业发展,最终实现我市通航产业的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加快通用航空发展是我国建设民航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已到了井喷的关键时刻。我国政府适时地出台了一系列推动通航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意见,如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出台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2017年又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文件都为西安通用航空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引导和保障。

通航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兄弟城市已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如沈阳依托现有雄厚的航空工业技术和科技力量,形成了“国际合作转包生产的推进模式”,成都引入民间资本推动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了“军民融合民间资本介入的促进模式”,南昌在洪都等航空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大型航空企业发力通航产业的引领模式”。

因此,西安通用航空产业应抓住机遇,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借鉴兄弟城市发展路径、模式与经验,凭借自身优势,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科学的选择清晰的发展路径,实现最优的发展路径“锁定”,最终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课题组认为:

西安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定位是:依托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大型航空航天研制企业的制造业优势、凭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推动我市通航研发制造快速发展;加强通航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西安为核心、关中为扩展、辐射陕南陕北、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市的西安通用航空机场以及起降点网络布局;完善通航保障与监管体系,促进我市通用航空运营服务业健康发展。逐步实现西安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发展,将西安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通用航空制造中心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航服务中心。

西安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前后,初步实现国内领先的通用航空研发制造、合理的通用机场网络、有效的运营、保障与监管,形成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通航产业格局。通用飞机数量达到300架左右,市场价值超过100亿元,占全市GDP1%,提供1.4万个以上的就业机会。按照投入产出比1∶10的比例估算,带动上下游超过千亿元的市场规模。打造各具特色的研发制造产业园,建设覆盖全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紧密、利于转场的通用机场以及起降点网络,打造FBO(运营保障综合体)和空军、民航融合的西安通用航空空管信息服务平台与通用航空器试飞平台。

西安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是:依托“基地园区”模式实现产业聚集,带动我市通航研发制造能力提升;采用“公私合营”模式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以点带面形成覆盖全市的通航网络;通过“政策扶持”引导通航运营企业快速成长、特色小镇加速建设、通航保障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研发制造全国领先、机场建设布局合理、运营保障与监管体系完善的西安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发展路径。

其中研发制造的发展路径是:形成以西安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长安区西安航天基地、沣西无人机产业园区为核心的“阎长沣”基地园区产业聚集路径;打造以小鹰系列产业升级改造工程、新舟特种飞机产业规模化工程、直升机本土化工程、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公务机产业“嫁接”工程和通航飞机零部件、机载及专用设备、航空新材料研制能力提升工程6项工程以及围绕这些工程展开的多个重大项目为核心的工程—项目产业落地路径。

基础建设的发展路径是:在充分利用既有运输机场的基础上,改建、新建10个左右的通用机场,构建西安通用机场网络;在现有20个警航起降点的基础上,扩充完善直升机及其他航空器起降点达到70余个,构建西安地区通用航空起降点网络;结合西安通用航空应用需求特点,打造秦岭北麓等旅游观光航线和蒲城-蓝田等低空训练航线。

运营、保障与监管的发展路径是:牢牢把握低空空域开放和军民融合的新契机,着力推进西安通用航空运营服务、保障监管的“一体两翼”发展路径。以通用航空运营服务为主体,培育通航运营企业、打造通航特色小镇、提升服务能力;以通航保障、监管为两翼,加快建设通航 FBO运营保障综合体,加快培养通航专业人才,完善通航航行监管体系。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