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航程覆盖我国中西部主要城市,2小时航程覆盖我国70%领土和85%的经济资源,3小时航程覆盖我国所有省会和重要旅游城市……2017,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成功跃升为旅客吞吐量位列全国第七的国际性航空枢纽。
也正因如此,在交通枢纽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培育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相继被写入了陕西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文件和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构建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大骨架。
京京东与陕西启动无人机大会,亿元大奖推动无人机产业落地
构建枢纽经济
陕西,不仅是中国的几何中心和大地原点之所在,当你站在中国版图面前,还会发现陕西与其相邻的8个省份之间早已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脉络。
如今,被外国人誉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中国高铁已经基本完成了“四纵四横”的建设蓝图,正朝向“八纵八横”这一更加壮阔的目标驶去。
展开中国高铁路网图,在中国的几何中心,以亚洲最大高铁站——西安北站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已初具雏形。
另一方面,随着“打造中国孟菲斯”口号的提出,海航、京东、阿里巴巴、中通、圆通、顺丰等知名大企业看重陕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过去一年将其物流核心业务密集布局陕西。无数条“空中骆驼航线” 正在以陕西为起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辐射而去。
“要想富,先修路。”
交通的发展,说到底还是要去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建设,因为只有成为交通的枢纽,我们才能够利用枢纽的地位,进而对陕西的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发展枢纽经济,恰恰应当依托的是高效快速的交通工具和大型综合性的枢纽,不再是拘泥于狭小空间的临空经济和临港经济,应依赖以高铁经济、航空经济等一种交通方式为龙头,实现多种交通方式融合配套的经济体系。
在这样一种实现多种交通方式融合配套的枢纽经济体系中,中转、集疏和分拨功能也就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的资源要素与全球供应链的连接效率,往往决定着这个地区枢纽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枢纽经济的推进,通常也是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基础,在物流业方面率先发力,同时达到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凝聚,最终完成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在米字形高铁网以及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初具雏形之后,我们还要引入相关的产业和服务并加以顺畅衔接,正是这个道理。
枢纽经济的形成,不仅将助推陕西的追赶超越,更是陕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举措基础之所在,也是陕西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