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优质增量持续递增
2月5日,我国首个无人机配送运营试点在陕西落地。
“作为一个内陆省份,陕西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强说,无人机配送运营试点的启动,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实践,更是政策突破的尝试,展示了陕西敢为天下先的魄力。
推动无人机配送运营试点落地,是陕西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典型案例。2017年,在结构调整的推动下,陕西实体经济优质增量持续递增。
——能源工业增长稳定。榆林成为国家规划的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神华榆林煤炭综合利用、延安煤油气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全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5%。
——新兴产业培育加速。支持智能制造、军民融合、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33%提升到38%…… “造飞机、产汽车、制芯片、做手机、出好药、强新材”展示了工业新形象。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京东和海航两个千亿级物流总部项目落户陕西。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填平补齐工程破土动工,三星闪存芯片二期、中兴智能终端二期等重大项目落地,新兴产业发展动能更强;西安国际航空物流枢纽、铁路物流通道建设提速,陕西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服务业快速发展。西咸新区纳入国家 “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新增19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谋长远: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陕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8年将向纵深发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对处置“僵尸企业”实行清单管理,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推进省级涉企“零收费”……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陕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一系列振兴实体经济的举措和优质产业项目也在落地:
——在政策实施层面,统筹推进工业稳增长和调结构,落实《〈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和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打造一批先进产业集群。
——在产业谋划方面,加强煤油气盐绿色开发、高效利用,加快建设电力外送通道,构建高端化能源化工产业体系;以汽车产业为制造业发展突破口之一,2018年全省整车产量目标 70万辆;电子信息产业谋求新突破,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在项目建设方面,力争2018年上半年开工中煤烯烃二期、未来能源煤制油后续等5个百亿元以上重大煤炭资源转化项目,为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添力;推进中兴通讯智能终端二期等项目,释放产业集聚效应;推动西延高铁建设,启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2018 年,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陕西经济正在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加快发展。(文/希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