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头图头文

促进中国制造从大到强——201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深化?

时间:2018-04-25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刘少华(实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这些令人欣喜的转变,凸显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明确部署。

如何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发展壮大新动能?怎样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目前,陕西着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企业税费、用能、物流等成本明显降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居全国第四位;着力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国企国资等关键性改革全面深入推进,进出口总额高速增长。这些都为陕西经济下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了动力。同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民生持续向好,人民获得感与日俱增,更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营造了良好环境。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以“破”为先,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和无效供给;以“降”为要,持续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以“立”为本,不断生成经济发展新动能……2018年,陕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不打烊”。

2018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如何深化?重点要在 “破”“立”“降”上下功夫。

“破立降”针对的是新时代经济发展中的新矛盾,追求的是新目标。日本电饭煲、德国刀具等国外产品,一度被中国消费者热捧。反观大量国产消费品却出现产能过剩、为销路发愁。这种反差背后,折射的正是中国制造的短板。

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中国制造从大到强的转变,而这些无疑都在表明,成为世界性制造强国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大意义。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