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首条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生产线。
2018年,降成本又将啃哪些硬骨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降”字不动摇,“继续降,不停步” 成为各个相关部门2018年工作的关键词。国家发改委加大力度管理经营服务性收费,于2017年12月27 日公布全国统一的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持续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瘦身”。从今年起,中央定价收费项目由13项减少至5项,减少62%,地方定价收费项目平均每省由25项减少至13项,减少 48%。不仅继续降,还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降成本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项目减少的过程,也是摸清中央和地方定价的项目家底的过程,从此形成全国统一清晰的“一张网”,打破了“清单太多,企业仍然无所适从”等新问题。
“重落实,防反弹”也是2018年降成本的重点工作。国家发改委表示,首先要不折不扣落实已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措施,还要加大力度治理“红顶中介”和行业协会乱收费问题,防止违规收费、垄断收费抬头。财政部也表示,要健全收费基金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和乱收费投诉举报查处机制,防止收费项目反弹。
“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就要加快转型升级,这是一个曲折缓慢的过程,希望降成本让我们的转型步子更轻盈一些。”不少实体企业这样表达了他们的新年愿望。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关键就是要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 “破”“立”“降”。
不破不立。“僵尸企业”、过剩产能,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拉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只有坚决破除这类无效供给,该淘汰的果断淘汰,该退出的彻底退出,才能真正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为培育发展新动能腾挪出足够空间。
破不是目的,目的是要立,立出新动能、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立的核心是创新。传统产业告别傻大黑粗、变身“高精尖”,唯有靠创新。新兴产业步入快车道,挑起发展大梁,也要靠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如果说破与立更多的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降则更多的是强调政府的责任。
实体经济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往往投入成本高、产出周期长、利润空间有限。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企业主动爬坡,沉下心来提质增效,也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积极的政策引导。降,就是为企业减压,继续大力简政放权、实实在在地为企业降成本,特别是要降低那些让企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轻松上阵。
“破立降”为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也能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满满的机遇。新的一年,中国制造希望无限。(文/刘志强 王政 赵展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