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钢煤等传统产业去产能成效显著、产能利用率明显回升、企业效益显著改善,供给侧改革的政策重点开始逐渐从 “去产能”转向“补短板”方向。
相比于去年地方两会重点布置去产能具体目标,今年多省份提出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并计划符合地方产业特色的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发力,供给侧更加强调创新要素潜力。
梳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到的新兴产业可以发现,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出现频次较高,从区域结构上看与各地方特色产业匹配度较高。
3.精准脱贫助力乡村振兴,“三农”战略高度提升。
自十九大报告重点提及“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加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等政策持续发力,“三农”扶持力度有望在今年有所突破。
其中,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成为今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议题,尤其是中西部省份纷纷制定具体规划目标。
例如,甘肃明确2018年实现65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10个片区县、3个插花县申请摘帽;河南提出2018年将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9 个国定贫困县和14个省定贫困县摘帽;新疆把22 个深度贫困县、1962个深度贫困村、162.75万深度贫困人口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4.强调增加租赁房供给,地产调控向“租购并举”倾斜。
从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看到,加大租赁市场供地力度、多渠道筹措租赁房源、加快形成“租购并举”新格局是各地2018年完善房地产调控的大方向,也成为地方两会重点议题,各地纷纷将增加租赁房供给、搭建租赁服务平台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从全国范围看,累计多城市合计出让的租赁土地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按照平均 60平方米单套计算,可以直接提供租赁房源超过 10万套。
5.从“中央”到“地方”,国企改革向“纵深” 方向加速突破。
根据地方政府公布的2017年国企运行情况,多地省属国企收入、利润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创5 年来最好水平,比如四川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首次突破8万亿元,同比增长15. 6%,实现利润总额640 亿元,同比增长43.5%。结合各地方两会会议内容以及地方国企运营良好态势来看,2018年国企改革有望从“中央”到“地方”大规模铺开,重点可能集中在混改、重组、上市等领域,其中引入非公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的探索率先突破:
1)混改方面。西部地区混改进一步提速,青海、甘肃、西藏等地均提出加快国企国资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占比提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2)重组方面。贵州提出“大力推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成10户以上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