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也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确立了新目标、新理论、新战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中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理清办学思路,确立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引领高校在 2020年前如期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和 “十三五”发展目标。
西北大学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全面实施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六大战略工程”,奋力追赶超越,持续提升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助推陕西事业大发展。
一是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强化质量导向,落实全员岗位管理,明确岗位职责要求和工作质量标准,将质量标准纳入每一项工作全过程,通过实施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在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上保障育人质量,以工作质量保障育人质量,以育人质量体现发展质量,使学校真正步入内涵发展的道路。
二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将人才作为办学第一资源,确立科学全面的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为培养人才作贡献”的理念。成立高层次人才项目办公室,强化院系人才工作主体作用,建立起以岗位、责任和贡献相统一的人才评价标准,按照“奖励高端、调动中坚、扶持青年”的人才工作思路,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造就高端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力争到“十三五”末,基本实现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0名左右,省级人才300名左右,最终实现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产出高水平的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引领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是实施改革兴校战略。以激发活力、增加动力、释放潜力为目标,通过改革解决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增加新的发展动力源,使学校的发展模式由传统的单一牵引式转变为每一个院系都发力的“动车模式”。坚持把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主要抓手,实行“一院一策”改革,活化院系内部机制,构建“统筹管理、分类指导”的管理模式,推动管理重心下移,赋予院系在人员聘用管理、资金使用分配、职称评审、资源调配等方面的更大自主权,强化院系办学主体地位,最大限度调动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学校在职能部门启动了试点改革,围绕“放权”“管理”“服务”三个方面转型升级,建立起对接院系的工作机制,提供“订单式”的扶持政策与跟踪服务,重新优化和理顺体制架构和服务流程,倒逼职能部门建立新的管理模式。目前,我校“一院一策”综合改革正在稳步推进,试点院系的改革进展顺利,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所有院系的改革方案将审核完成并全面实施。
四是实施特色建校战略。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学科发展思路,通过学科特色体现育人特色和服务特色,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我们将立足陕西丰厚的区域资源,抓好地质构造、早期生命演化、秦岭动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理论物理、理论经济学、唐代文学、周秦汉唐研究与丝绸之路考古等传统学科的巩固提升,在数理化、文史哲以及生物、地理等基础学科方面,培养形成新的优势学科和学科方向。抓好基础学科和优势学科的紧密结合,大力实施“学科+”计划,在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大数据、丝绸之路研究、红色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交流与文明交往、区域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努力形成新的特色学科,在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服务陕西“文化强省”“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五是实施开放办校战略。把握好校内校外两个维度,对内打破壁垒,促进校内各院(系)、各学科相互开放、协同协作、共建共享。对外围绕“吸引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各类资源”这一工作思路,拓宽资源获取渠道,提升合作层次,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获得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类资源和要素。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及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政府、企业、社会相融相通,积极对接各类市场主体,不断提升以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为主的产学研能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强化国际化发展顶层设计,着力构建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国际合作交流体系,不断提升国际化程度和水平,真正体现全球来源、全球存在和全球影响力。
◎ 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
六是实施依法治校战略。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和总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立科学合理完备的制度体系,将所有重大办学行为都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坚持动态调整与相对稳定相结合,建立制度进化机制,不断优化和完善规章制度,始终保持制度的先进性和适应性,每年对现行规章制度特别是办学治校的重大关键制度进行审视和评估,对不适应学校实际、落后于事业发展需求的规章制度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使其很好适应学校实践与发展的要求,为学校实现和谐稳定、追赶超越保驾护航。
“六大战略工程”实施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双一流”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新跨越、迈上了新台阶。学校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成功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首次跻身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500强,均为陕西唯一入选省属高校。综合改革方面,获批全国高校唯一的管办评分离改革单项试点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以及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在5个院系推行“一院一策”改革试点,对13个部门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责进行了调整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一院一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有效激发了发展动力和办学活力。学科建设方面,4个学科进入 ESI全球前1%。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两个学科被评为A类,6个学科进入前10,16个学科进入前30%,特色优势学科和整体学科实力实现了新提升。人才队伍方面,新当选中科院院士1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新增陕西省属高校首个“111”创新引智基地1个, 2016、2017年新增院士、“万人计划”“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青”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0余人,并且实现了人才倍增目标,人才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科研创新方面,两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发明专利金奖,获批国家基金30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数、立项数与资助率连创历史新高。新增一批高层次国家科研创新平台。修订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成立了高技术转移创新研究院和“延长—西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服务和对外合作方面,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大西安建设等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学校在丝路考古、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研究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与国内外特别是中亚国家广泛开展科研合作和文化交流。2017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期间,亲切接见了我校考古队员,对我校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动与中亚国家文化交流合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西北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始终聚焦“双一流”建设目标和“十三五”发展目标,持续扎实实施好“六大战略工程”,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影响力,为助力陕西追赶超越、服务陕西高教强省建设作出新贡献。(文/西北大学党委书记 王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