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时政新闻

“走向大开放是海南发展的主线” ——专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时间:2018-06-11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刘少华(实习)

30年来,海南从落后的国防前哨跃升为惹人注目的国际旅游岛。面对南海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历史机遇,海南希望能够实现进一步开放,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

海南今年30岁。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海南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30年来,海南从落后的国防前哨跃升为惹人注目的国际旅游岛,省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7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25倍和20倍。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是这30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30年前,迟福林从北京调任筹建中的海南省,参与了“特别关税区”“国际旅游岛”等一系列影响海南发展的政策研究,成为海南省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4月1日,记者在北京对迟福林进行了专访。他对海南30年的发展成效、经历的低谷与迷茫,探索的出路与可期的前景侃侃而谈。

记者:作为重要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您如何评价海南30年来的发展与变化?

迟福林:1987年底,我从北京去了海南,见证了海南30年发展的整个历程。期间,海南从全国最落后的地区之一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可以说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1987年,海南的生产总值仅200多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不到3亿元。201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2.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79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4亿元;按当年价格算,比1987年分别增长了77.9倍、52.4倍、220倍。

海南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省之初,海南主要以农业为主,1988年农业生产总值占到50%,工业和服务业占比分别为18.4%和31.6%。到2017年,尽管农业占比仍在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服务业占比达到55.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提高到7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

居民收入得到较大提升。2017年,海南城乡常住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817元和12902元,比1988年分别增长了25倍和20倍。

此外,海南的绿色环境取得了很好的发展。2017年,海南森林覆盖率达到62.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7%,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1%。越来越适合人们居住和生活,目前海南有上千个百岁老人。

当然,海南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初确定的发展目标还没有实现。但是总体而言,海南这30年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是历史性的。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