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时政新闻

“走向大开放是海南发展的主线” ——专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时间:2018-06-11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刘少华(实习)

 

记者:要吸引更多人去海南长期居住,不仅涉及房地产业的发展,还涉及健康医疗和教育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两者在海南的发展现状?

迟福林:目前,海南的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发展相对滞后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也是影响海南投资环境的“软肋”。在一次总理座谈会上,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谈到,他们从硅谷招来的许多高科技人才因为北京雾霾问题离职了。我在旁边问他能不能考虑到海南来,李彦宏说,如果海南能够解决老人的看病问题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当然可以选择海南。

这些年,我一直呼吁率先实现海南全省医疗健康产业的市场开放,尽快将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政策扩大到全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成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积极与港澳台开展医疗健康项下的服务贸易。目前,我本人正在促进中日健康友好项目,希望为海南引入国际最一流的医疗健康项目。

只要绿色环境发展好了、教育医疗水平提升了,我相信会有部分高科技企业愿意到海南去创业。

记者:针对海南未来发展,您提出“立足5年、着眼15年、规划30年”,请具体谈谈。

迟福林:要打破岛屿经济惰性,形成岛屿经济的内在活力,海南的发展就绝不能从眼前出发,所以我提出要“立足5年、着眼15年、规划30年”。 “规划30年”是为了对标新加坡。按照现在新加坡GDP每年3%的增长速度,如果海南未来30年能够保持7%的增长,到2049年海南将会超过新加坡,我们希望届时把海南建成高度国际化、现代化的美丽宝岛。

着眼于30年的目标,我们制定了15年的规划。到2035年, 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比如开放改革、绿色环境、服务贸易等都要走在前面,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

这15年的目标能不能完成,取决于眼前5年能不能有新突破。海南提出到2020年左右,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等。扩大开放先走一步,是海南未来30年发展的主线。

记者:在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海南有哪些优势,应该做好怎样的定位?

迟福林:我对海南未来30年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海南的服贸贸易发展会走在全国前列。发挥海南地处南海和东盟最前沿的区位优势,率先在服务业市场开放、服务贸易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现在,海南服务贸易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未来在旅游、健康、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自由贸易政策会走在全国前列。服务贸易的开放会吸引来更多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海南的绿色发展会走在全国前列。利用海南陆海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我曾建议,未来五年之内,海南能不能取消燃油车,在全岛由公共交通开始使用电动车。在绿色农业方面,是不是可以实行有些农药禁止进岛,用高科技进行灭虫。这样农业的附加值就能大大提高。

海南的物流会走在全国前列。海南今后会重点发展航空,国际航班会增加;加快打造邮轮母港,打造泛南海旅游合作先导区。海南地处南海要冲,海洋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以海南为先导区,促进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形成,是新时代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举措。

我已经在海南度过了30年,还有一个未来30年的梦,我希望,未来30年海南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格局中扮演更为重要的战略角色。(希步)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