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动态

科技引领支撑陕西“三个经济”发展的形势与举措

时间:2018-07-18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王星苑(实习)

第五,搭建国际交流机制与平台,为国内外人员流动、对话、谈判等提供服务。包括建设西安领事馆区,利用西安永久会址这一平台举办欧亚经济论坛、办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部长会、农高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等国际交流平台,建设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平台等。

第六,政府的宏观协调。对于市场机制不健全、资源储备不平衡的内陆地区来说,仅仅依托市场自发力量难以实现既定目标,因此,陕西省对于各项建设任务都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工作重点,以及如媒体宣传、专业频道的开播等亦列入计划,以促进社会共识,支持整体战略规划和建设内容的推进。

总体而言,陕西是力图创造更加开放的环境、与更广阔的市场相联结,促使本地产业集聚与升级,以奠定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扩大辐射带动能力及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力。

当前时代,正值以数字和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初兴时期,陕西“三个经济”建设正是需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升级,才可能使“枢纽、门户、流动”确切具有实质意义。科技引领支撑“三个经济” 的目标,就在于集聚科研资源、创新科研成果、助推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科技服务中的现实问题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指引下,陕西作为科研与教育大省,承载着创新型区域、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国家层面的创新实践的先行先试使命,也培育出可观的科研资源、领军人才、创新成果,形成一批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基地,积累起丰富的政策设计和服务经验。

◎ 银西高铁的建设将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间和连接银川为中心的沿黄城市带交流的便捷通道。

“十三五”时期,陕西的科技工作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为根本目的,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战略部署,着力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产学研/ 军民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陕西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等,特别在“系统思维、清单管理、链条部署”,“围绕产业部署创新、围绕创新培育产业”等方面已经取得理念、思路的重大进展,这为支撑 “三个经济”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然而,从其现存的问题来看,还表现在:

第一,工作面过宽,难以集聚有限资源实现重点突破。陕西科技工作的重要经验在于形成链条式全流程服务的理念,有机地将平台、机构、人才、成果转化等服务串联整合,以提升科技公共服务的支撑作用。然后,从陕西科研服务的重点对象而言,覆盖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等广泛的领域,这对于全省有限的科研服务资源而言,势必难以形成合力,以取得示范性突破。

第二,陕西科技服务的重心在于科技服务,这虽然体现出专业化特征,但也潜伏着服务局部化的问题。产业只有在开放环境下获得更大市场份额,才可能发展壮大;也只有规模扩张,产业才产生加强创新、分工细化的需求;也就是说,科技服务仅针对企业、科研机构甚至产业,来专门化的提供供给,是不够的;而要在促使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适时适需地提供所需科研服务。这就表明,科技工作不可能独立存在,只有在参与、助推 “三个经济”建设过程中,才能找到自身的立足之处,继而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推动式科技公共服务存在的风险。所谓推动式科技公共服务,也就是依据政府或专业机构的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