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描绘出了美丽中国乡村的美好前景。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好钱景”从不是一蹴而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五个振兴”,指出乡村振兴要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5个方面系统推进。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陕西省坚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定位,立足追赶超越,整合行业资源,强产业、保供给、促增收,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快速增收,农业经济稳中向好。
立足高质量发展,陕西省突出要素聚集,培植认定36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打造杨凌、洛川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12个省级加工园区,创建2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形成了区域性三产融合新样板。此外,围绕“一圈六带三板块”,陕西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15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处、中国美丽田园11处,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5万个、从业人员18.3 万人,带动农户8.6万户,年营业收入121亿元,“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教育”“农业+康养” 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强劲……
在返璞归真中突破“融合”,在产业变现中不舍“特色”。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在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陕西蹄疾步稳,奋力追赶超越。在新时代的舞台上,谋定后动,锲而不舍,以乡村发展为发展契机,全力建设美丽陕西,打造陕西乡村振兴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加快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让乡村更美、环境更好、村民更富。
“中国水蜜桃第一村”宁波市奉化区新建村是个3A级景区村庄,村外几千亩桃树汇集了一百多种名优桃树品种。村支书唐敦大说,“人们来观光的时候,桃花一开就更好看了。”据了解,这些桃子每年都能为每户桃农增收五千多元。
像新建村这样的3A级景区村庄,宁波一共有 39个,五年后还要建1000个A级村庄景区。宁波市旅游局规划处处长刘伟国说,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以景区化思路打造美丽乡村,让每个村庄都有优质旅游元素、增加村民收入。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转型中的农民与农村”的分论坛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未来农业农村部将从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陕西特色农产品苹果
打响乡村振兴战略“第一枪”
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强化资源统筹,多方联动,握指成拳,才能形成推动发展的有效力量。2017年,陕西省立足高质量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全国一流,突出要素聚集,培植认定36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打造杨凌、洛川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12个省级加工园区,创建2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形成了区域性三产融合新样板。围绕“一圈六带三板块”,陕西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5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处、中国美丽田园11处,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5万个、从业人员18.3万人,带动农户8.6万户,年营业收入121亿元,“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教育”“农业+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强劲。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发展也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有专家指出,重点要发展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包括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休闲产业、“互联网+”农村电商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四大产业。与此同时,聚焦农民问题一定要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各类企业,要帮助普通农民实现和市场的对接,让农民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更有存在感和获得感。
记者了解到,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近日多地陆续召开2018年农村工作会议,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环节,推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成为重点。一些地区明确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并将采取多种组合措施加速推进。
江苏省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时,专门提出把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命线,展现鱼米之乡的“最靓颜值”。北京方面,“我们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已经打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枪’。”据北京市农委新闻发言人康森介绍,2018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的五大方面工作中,首先就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而在此前召开的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委书记车俊也优先强调了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他表示,把全省农村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来谋划,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系统推进生态治理和修复,进而实现乡村整体美、全域美。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很大篇幅对乡村绿色发展进行了部署。韩长赋此次再度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表态。他表示,农业农村部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大力实施环境整治计划,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
专家认为,融合性发展将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关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建设美丽乡村,除财政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调动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这需要选择适宜的盈利模式,让投资者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回报。要统筹推动兼顾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利用“旅游+”“生态+”等新产业新业态模式,作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参考,以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科技点亮现代农业
结构布局更合理 产品质量有提升
结构优则产业强。陕西农业产业以结构调整谋篇布局,以提升质量作为支撑,写好特色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果业是陕西农业的优势所在。近年来,全省果品,尤其是苹果、猕猴桃两大产业“金招牌”的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更加科学。苹果“乔化北扩、矮砧西植”,品质不断提升;猕猴桃“东扩南移”,迈向关中东部,翻越秦岭山脉。2017年,铜川市成立专为果农服务的照金红合作社,并在宜君县徐家河、耀州区白石村、移村等地建园试点;延安市新建果园12.1万亩,矮砧密植栽培占88.6%;榆林市积极推进山地苹果北扩,新栽山地苹果10万亩,全市山地苹果总面积达75万亩。
“过去我们布局产业、发展产业,主要考虑资源禀赋,注重经济收益,走资源消耗型路子。现在布局产业,不仅要考虑资源条件,更多地考虑生态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考虑生态修复和治理的成本。陕西对畜牧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定和对规模养殖场区环评的立法约束就是如此。”省农业厅厅长文引学说。
2017年,延安市推行苹果产业后整理,在分拣、包装、冷藏冷链、市场营销等环节上下功夫,延伸产业链,提升苹果整体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延安美域高生态农业科技股份公司的苹果,经过清洗、分拣、包装等工序,每个可以卖到6元至60元不等,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苹果产业的后整理,是陕西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一个缩影。为夯实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质量,陕西在18个县、区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化肥、农药使用量较上年有所下降,全省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82.6%,农业绿色生产迈出坚实步伐。陕西还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将1093家企业及合作社纳入平台管理,全省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5%。
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
推进三产融合 放大“乘数效应”
单纯的农产品种植,远不如“服务业+农业”等融合业态更“吸金”。
“我以前单纯种农作物赔了不少钱,走休闲农业的路子以后,生意一直很火爆,特别是节假日和周末,最高峰时一天的游客数量已经破万。农业和休闲观光相结合,不但发展了旅游项目,还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多条腿走路。这两年政府对休闲观光农业越来越重视,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我觉得大有可为。”渭南市大荔县官池镇西里村沙漠牡丹农业园负责人贠建龙说。贠建龙两年前回乡创业,建起了这个主打绿色休闲观光农业的园区。目前,园区有牡丹园800亩、设施大棚30亩、杂果林200余亩、500只的种羊场一个、种植防护林300余亩。
陕西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做优做强,以做强一产为基础,推动“接二连三”,发挥三产融合“乘数效应”。过去一年,按照“全产业开发、一体化发展”的路子,陕西在“加工转化、休闲业态、品牌培育、市场营销”四大重要环节上下功夫,农业比较效益和竞争力有了新的提升。“农业不再是单纯‘收收种种’,而是加速向休闲、生态、文化等新功能拓展,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农、文、旅、康养等融合发展。农村已经成为城里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农业已成为内联外接复合型产业。”文引学表示。
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不断融合,“互联网+”已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对于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调查显示,陕西“互联网+农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农产品销售额屡创新高。智慧科技向农业生产领域不断延伸,农企质量把关日益严格,农产品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休闲农业为农业转型探索新方向
立足乡村振兴 全力追赶超越
清明前夕,在汉中紫阳县焕古镇东河村老金家的15亩茶园里,55岁的金行兵一家和他们雇来的4个人正抓紧时间采摘春茶。老金说,这几年有茶企在村里建厂,鲜叶茶厂全收,价格也不错,去年仅春茶一项就能收入5万元到6万元。目前,他已经采摘了5天,卖茶叶共赚了两万元。
以前因为附近没有茶厂,新鲜茶叶没人要,卖不了几个钱,现在茶叶采摘下来就能直接卖给家门口的茶厂。此外,茶厂还收夏秋茶,老金一年还能增收2000元至3000元。去年,县农业部门和这家茶厂还对茶农进行了技术培训,连如何采摘茶叶也手把手地教他们,让茶农提高茶叶品质,能卖个好价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2018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2018年,陕西农业部门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市场导向、质量导向、效益导向,整合资金、包装项目,力争实现“产业兴旺”。陕西将实施特色产业设施化推进行动,突出果畜菜产业,重点支持特色产业设施化发展,进一步布局产业、优化产业、提升产业。通过“抓苗木、调结构、提质量”,推进果业提升。建立符合消费新需求、达到国际标准的苗木繁育体系,突出以有机肥为关键点的标准化生产,建立3万亩适度规模标准化猕猴桃生产基地,集中发展秦岭北麓、汉丹江流域两大猕猴桃板块。
此外,陕西还将通过“企业引领、县为单元、三级共建”的方式,推进奶畜突破,力争实现羊乳产值过千亿元;建设陕北、关中规模连片设施蔬菜基地,实现供应能力3年翻一番。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和“小众产业”,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业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以新理念引领农业工作新发展,在新时代开启陕西农业新征程。乡村振兴,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百姓福祉。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陕西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实现了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的有机融合,让农业经营能够真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切实增强乡村发展新动能。(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