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蕴峰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球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给世界带来信心。
作为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萌发,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当前,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张,占GDP比重快速提升,正成为全球竞争的新制高点。目前全球约22% 的GDP与涵盖技术和资本的数字经济紧密相关,中国的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三成,总量跃居全球第二。美国《财富》杂志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数字化产业的新时代,未来数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数字化发展的引领者。
在中央强有力的部署下,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信息经济蓬勃发展,网络空间日渐清朗,互联网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也已成为全球创新新高地。在数字经济时代,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的高精尖技术创新,更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来源。在此背景下,陕西西安提出“硬科技”概念颇具前瞻性、创造性。聚焦比高科技还要高的尖端科技,指出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硬科技是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是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必须攻克的核心技术,指出硬科技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显示出独具一格的战略眼光。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蝶变令人惊艳,昔日的小渔村和郊野地如今变成了引领珠三角、长三角发展的改革高地。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带来的新机遇,让陕西站在了向西开放的最前沿,历史性地承担起建设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要使命。西安则被赋予建设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的重任。
西安的世界性自古有之。西安是沿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中心城市,历史上长期承载着国家间合作交流的外交使命。两千多年前的长安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中心,当时的长安,各国使节、商团、学者纷至沓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见证并推动了古丝绸之路的发展繁荣,成为欧亚大陆多元文化汇聚交融的中心,也因此形成了开放包容的中华文化特质和兼容并蓄的气度。如今的西安再度展现了其不可替代的一面,成为我国开展大国外交的平台、展示大国形象的舞台,在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等方面做出了生动实践。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有200多位国家元首、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访问过西安,包括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萨科齐,俄罗斯总统普京,比利时国王和王后,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其中很多是把访问中国的首站选在西安。
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年年初开启他上任后的首次访华之旅,第一站便是西安。马克龙在推特上写道:“到访西安,既是走进中国历史的深处,又是以谦逊和坚定的态度书写两国关系的新篇章。”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上任后的首次访华也是从西安开启。中方为莫迪精心准备了唐朝欢迎仪式,西安以仿古入城式欢迎莫迪“入城”,仿古武士和宫女列队迎接,身着唐朝服饰的“官员”致欢迎词。莫迪在大兴善寺留言说:“玄奘曾经到过我的家乡,而今天我非常荣幸地来到这块伟大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