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独步石门栈道,艳阳通透,微风习习,面对群峰苍翠濡染,坝中深碧如玉,很有一番舒畅感怀。曾居汉中二十余载,行走石门栈道亦是十余次,或陪人极尽热情,上下跑动,而忽略诸多历史情境;或酒酣于高峡平湖,狂啸数声,兴尽后匆匆而归。想来都不如今日这样舒展缓步,沉醉于人间四月湖光山色,悠游于远古苍茫悠悠历史。难得心静时刻,仿佛听见赤身裸背的汉子打凿栈孔的铁钎声声,仿佛看到硝烟弥漫处征战啸叫的金戈铁马,仿佛眼见焚烧栈道的一道火龙劈开绿峡翠谷……
一
汉中石门,亦称石门隧道,是我国最早的人工隧道,是历史上贯通南北的褒斜栈道南起的入口,也是世界第一条人工开凿的人车通行的山体隧道,起始开凿距今已是两千余年。
虽然,先民在万余年前,就用脚板在秦巴峡谷的荆棘丛生里踏出了一条羊肠小道,维系着渔猎交易与生存搏击。然而作为褒斜栈道的真正修筑,却始于大秦相国范睢之手。其时地处关中的秦国,傲视群雄,鹏程正举,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雁门关,纵横天下之路,无所不通。唯独褒斜道还是隐逸在山林中的一条小路,严重影响秦国通往西南的交通。范睢为相后,行远交近攻之策,深知开通此路对于秦人雄踞天下宏图大略的重要,便游说秦昭襄王,耗时十余年,在褒水、斜水间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褒斜栈道,为秦国的军事、经济拓张,打开了便利之道。虽说褒斜道历经艰难终于开凿通达,然而,因山高险峻,巉岩固不可摧,开通的褒斜道依然攀岭而行,骡马单骑行走也还顺畅,而车辇重器却无法通行。《史记》中这样记载:“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谷绾毂其口。”可见褒谷峭壁之险峻而难以攻克。即便如此,修通后的褒斜栈道,依然使秦国的国威迅速飙升。《战国策·秦策》中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足见当时的影响之大,从而也谱写了秦王朝此后的壮阔历史。
而对于后来军事、经济产生更为深远影响的开通,则是以褒谷口石门的凿通为标志,那是又过了三百年以后的事。据《石门颂》记载是在东汉时期:“至于永平,其有四年(公元61年)。诏书开余,凿通石门。”汉明帝刘庄的诏书颁布后,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凿通石门的工程才真正动工。据石门摩崖石刻《鄐君开通褒斜道》记载:“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九年四月成就。”据此可知,石门开凿完成于公元66年,是调动了广汉、蜀郡、巴郡三地的刑徒两千六百九十人,耗时三年才得以修通。当时火药还没有发明,没有爆破碎石之法,栈道修凿极为艰难。加之上有绝壁压顶,下有激流险滩,其险境与艰难难以想象。也许是受到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开凿都江堰鱼嘴工程的启发吧,为了凿开石门,当时的人们取山上之树、河边之水,用“火焚水激”方法使山石变酥,一点点、一层层地錾凿顽石,凿了一个长十六米余、高宽各四米余的穿山隧洞,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可以通车的隧道,实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空前壮举,让人由衷叹服古人的伟大智慧与坚韧无畏。
石门的开通,贯通了秦蜀,使褒斜道全线平坦无阻。《石门铭》记载了当年通车时的盛况:“穹隆高阁,有车辚辚。……千载绝轨,百辆更新。”那种沸腾壮观的景象,至今想来,依然震撼。
石门栈道
石门栈道——中国栈道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