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观察

未来十年,陕西工业机器人能成多大气候?

时间:2017-08-02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费昱通(实习)

三、陕西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1)发展状况:陕西省作为全国装备制造业大省,已涵盖装备制造业8个大类、37个中类,门类齐全,拥有一批优势行业和产品,为发展工业机器人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齿轮加工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等联合开展了“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生产线”研发项目。西安微电机研究所全数字永磁交流伺服电机技术水平较高,解决了技术精度、速度和平稳性等机器人研制中的关键问题。

(2)产业政策:一系列相关政策的颁布为陕西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科技部、工信部及相关部委出台一系列鼓励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陕西省 “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陕西省制造业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出台明确了陕西省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基本目标和路径,确定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3)主要厂商与园区动态:目前,我省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及生产的机构、企业主要有:西安微电机研究所、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匠心智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等。其中,西安匠心智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与西安精整冶金设备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西安福莱斯工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匠心智能在工业机器人行业资源的积 累与战略发展布局,争取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陕西省主要工业机器人厂商和研究机构发展动向

西安微电机研究所/全数字永磁交流伺服电机

航天九院16所/智能仓储功能的AGV自动导引车

陕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精密谐波传动减速器、传统装置

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艮乂减速器和检测技术

陕西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高端电子元器件

思迈龙工业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减速器技术、机械转动偶合关系技术

西安福莱斯工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

随着工业机器人产业政策的逐步明晰,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效应也逐步显现。如果说省内聚集的一些工业机器人研究所和企业为工业机器人存量增长提供了保证的话,那么在建和已建的工业机器人园区和基地则在一定程度上为工业机器人增量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工业机器人产业园主要入驻企业发展动向

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宝鸡陈仓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

主要入驻企业/发展动向:

西安牛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服务工业机器人

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整套软件控制系统

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西安航天基地工业机器人智慧园区

主要入驻企业/发展动向:

瑞士史陶比尔集团/复杂环境、高精度机器人

杭州凯尔达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济实用焊接机器人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零部件国产化

中国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物流领域AGV机器人

四、陝西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整体技术水平较低,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企业虽然基本掌握了减速器制造、伺服驱动电机等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但是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依然难以改变。国产工业机器人以低端产品为主,主要是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大多为三轴和四轴机器人,而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行业的六轴及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

(2)企业规模偏小,本土企业亟须发展壮大。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多数企业注册资金在一亿元以下。企业主要依赖产品组装获取利润,仅有少数几家企业具有自主研发技术和新产品,与YASKAWA、FANUE和KUKA等 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人民币的外企相比,销售收入、市场份额非常小。

(3)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标准有待规范。工业机器人产业缺乏行业标准和认证规范,产品缺乏统一的物理安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设计等,导致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行业准入门槛低,部分企业未找准产品定位便盲目投入,忽略了技术开发,引发大量低端产能。

(4)自主品牌的认可度有待提升。外资品牌占据陕西工业机器人市场大部分份额,自主品牌亟须发展壮大。由于用户企业对外国品牌的依赖,导致自主品牌的本体以及零部件产品不能快速投入市场,甚至一些有成功应用经验的产品也难以实现推广应用。

(5)产业链及支撑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整合度较低,工业机器人战略规划、研发平台、标准制定、市场培育、人才培养、金融扶持政策和国际合作等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在诸多环节上明显滞后,工业机器人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也处于起步阶段,产学研合作的动力还有待强化。

〇工业机器人工作图景

五、陝西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

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旺盛,产业协同优势明显。陕西已形成了以比亚迪、陕汽为主体的汽车工业产业、以西飞陕飞为主体的航空工业产业、以航天四院、六院为主体的航天工业产业,以及以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航天产业基地形成的企业集聚区。作为我国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陕西除航空航天和汽车产业外,通讯技 术、电子等支柱产业也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领域。

目前,全球各大供应商都密切关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外商投资的动力驱动强劲。瑞典ABB公司、德国KUKA、日本FANUC及奥地利IGM公司等世界著名机器人生产商正大力进军中国市场。国外机器人厂商多采用降低整机价格、提高服务能力等吸引国内企业购买的策略,意图逐步占领中国市场。同时,国内其他地区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也在抓住机会抢占市场,努力占据国内市场一席之地。

陕西省工业机器人研发及装备制造优势明显,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微电机研究所、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已经形成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基础,科技实力和研发水平全国领先。秦川机械发展公司在减速器的系列化设计、批量制造和检测技术等研究方面实力雄厚;西安微电机研究所在全数字永磁交流伺服电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国内领先。省内已有近60家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建立了两家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政府也在通过专利奖励、贷款贴息、房租补贴、金融服务等措施支持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和创业团队发展。

目前陕西省工业机器人产业仍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在研制方面尚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集中研发中心;在制造工艺与装备方面,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生产能力不足,缺乏整体核心技术的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很少;在产品竞争方面一直面临国外品牌以及东部企业的压力,在产业集群、企业规模与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处于劣势。

六、陝西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未来5到10年,陕西工业机器人产业要想占领产业制高点,跻身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强省行列,巩固、提升陕西先进装备制造业地位,并引导全省工业快速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必须尽快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使其产品质量和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此,可以将陕西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目标锁定为:在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大的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实现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建立一批智能工厂培育10家以上具有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骨干企业,建设5个左右工业机器人特色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满足我国我省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特别从以下八个方面提出促进陕西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对策。

(1)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全力进军这一极具前景性的产业

依托先进制造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尽快突破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瓶颈,保持研制生产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陕西省应该出台多项工业机器人扶持政策,力促工业机器人产业能够成为新兴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以支撑陕西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化制造研发中心。

(2)建立“创新创业”新机制,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与模式

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应该重视发挥政、产、学、研、用的协同作用,建立“以用带研”的产学研拉动创新模式;通过户籍改革、基金扶持、税收减免等积极的创业政策吸引“双创”人才在陕创业;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的合作研发机制和平台,鼓励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员工内部创业。通过更加开放的科研开发活动,更大范围地整合技术研发 及市场运作的各类资源,提高市场化运作效率,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形成和转化。

(3)与国际巨头深度合作,快速实现机器人关键技术“追赶超越”

深化与国际巨头公司的合作是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必由选择。无论是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以及售后维护,还是机器人发展战略制定,国际合作都将为其提供先进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国际合作还能加速技术转移,实现技术突破与赶超,挤占国际市场。

(4)积极设立各类机器人产业园区,努力产生“协同创新”效应

进一步加强省市级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的建设,从而使孤岛式发展逐步向集群式发展迈进。一旦形成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集群,便可以利用园区的集群效应和配套的刺激性优惠政策,吸引有志创新创业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高技术团队入区,吸引国内外机器人大企业入驻,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打造一流的人才孵化、创新创业基地,搭建一体化产业技术创新链条。

(5)在大专院校设立机器人设计制造专业,培养“专门人才”

加大工业机器人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工科大学、职业技术学校设立机器人设计、制造专业,培养机器人高技术专业人才,定向就业服务机器人企业和科研院所。还应完善户籍政策、住房政策、社会福利等人才支撑政策,解决这些技术专业人才的后顾之忧,从而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留住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专业人才。

(6)扩大融资渠道,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积极推进与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相关的金融工具的创新,吸纳社会资金、风险投资以及民营资本进入工业机器人行业。坚持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金融机构参与、担保机构补贴、多元化融资等新机制,为工业机器人产业融资提供便利。通过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采用研发补贴、重大技术装备补贴,引入风险投资等着重支 持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条以及重大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的建设。

(7)适当补贴省内工业机器人企业用户,积极“培育市场”

鼓励各行业使用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鼓励进行“机器换人”行动以及加强“智能工厂”试点建设,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应当对省内使用由本土企业研制生产的机器人的企业给予一定财政补贴,拉动市场刺激陕西省工业机器人企业快速成长。

(8)尽快制定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

陕西省工业机器人发展正面临着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厂商的围堵压力,政府需要根据本地区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呈现出的产业特征以及在国内外的竞争地位来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与扶持政策,明确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领域与重大技术突破,并进一步推进全省制造业智能革命,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本文原题为《陕西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郭鹏)

郭鹏,男,1962年生,博士,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市政府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第十届理事,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高级研究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顼、社会科学基金1顼、科技重大专顼子课题两顼,以及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航空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软科学顼目等30多项,获得省级、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共6项。

首 页 上一页 1 2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 龙的起源
  • 龙的定义与龙文化的定位
  • 无聊才读书
  •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