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丝路文化

心凝形释 骨肉都融 ——漫谈秦东教授新水墨中国画艺术的极端之美

时间:2018-01-08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任晓彤

秦东

1964出生于西安。1986年7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种工艺美术系壁画专业,师承张仃、袁运甫、范曾、杜大恺、刘国松等著名画家。现任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院长、创始人,建筑环境艺术系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年从事公共艺术、绘画艺术、环境艺术创作,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在英国、巴西、韩国、厄瓜多尔等国家展出并被收藏。

初见秦东教授是在他的办公室里。房间不大,放的东西不少。满满的两个大书架,几盆一米多高的繁茂花草,还有一些工艺大小摆件。十几平方米的地方像个透着草香的艺术馆。他喜欢刮光头,总是乐哉,谈话间手里不停地把玩着一对野核桃,一米八几的大块头端坐在略显紧巴的椅子上颇有些仙风道骨禅韵。

谈到水墨,秦教授指着背后墙上挂着的一幅六尺整张《荷塘月色》,“酒喝醒了半夜鼓动的。”寒墨孤影透着冷意和清新,看一眼就被勾住了。“还有吗?”我激动地问。“闷了十几年,画了一批。过后发给你。”当天晚上,发来了十几幅水墨,荷塘较多。我越看越惊讶。灵动间不乏生机,似也不似,不似也似。

整体建构中,画面多一点太满,少一点太缺。聚散中彰显空灵,虚白处充满玄幻。或庄重舒雅、或凋零清新、或厚重宁静,每一幅都有不同的笔墨气韵,鲜活着与众不同的大气象。直击心灵的美,的确美!

秦东的画是地道的中国水墨画。生宣纸、毛笔痕、水墨迹和古今一样,无论是构图还是物象也不刻意追求古怪离奇,画面有则成物,无则成静,但为啥每幅画都像磁力无比的玄洞,看着看着人的思维就被迷惑,人的情绪就被兴化,不自觉地进入画境,充当起其中的某个角色。一枝一叶或者一滴水都润透出庄子梦蝶之味。闭目深吸,里里外外,透着一种不可言喻的极端之美。

反复品味他的一幅《墨莲》,思维开始有些透亮了。传统画论中的形似、神似、意似、意境等审美理想都仿佛内化在他精心布局的“大似大非”的画面里酣睡着,一切源于传统但又不同于传统,营造出一种全新的水墨语言。思维在飞驰的观赏中豁然注脚:在十几年的艰难探索中,和风迎面的秦东教授默默无闻开拓出中国当代水墨画的又一个新境界。

《待放》 138cm×68cm 2015年

《听雨》 138cm×68cm 2016年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