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0日,首届世界西商大会在西安召开。“西商”这一概念一下子热了起来。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西商”?“西商”与“陕商”、“秦商”有没有区别?
有人认为,“西商”即是指西安商人或商帮,实际并非如此。“西商”这一称谓,在历史上曾有记载。清代康乾时期曾经流传很广的《扬州竹枝词》中写道:“商人河下最奢华,窗子都糊细广纱。急限饷银三十万,西商犹自少离家。”这里“西商”之“西”包括了山、陕二“西”。文化学者田玉川认为,在我国明清形成了山西商帮、徽州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广东商帮、江右(江西)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十大商帮。陕西和山西商人因地缘相近、习俗相同、利益一致,历史上合称为西商或山陕商人。
由此可见,“西商”概念涵盖范围要比“陕商”更大,不能只局限为“西安商人”,倒是可以将其扩展为“西部商人”。如果把“某商”概念理解为由地域形成或具有明显地域色彩的古代商帮,那么“陕商”是“西商”的主体,在此意义上,“西商”、“陕商”概念也可以通用,相互取代。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正是取材于历史真实的陕商故事。
至于“秦商”,“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在《野议·盐政议》中如实记录了古时秦商的灿烂辉煌,秦商排在三帮之首,引领商圈发展脉搏,为当时主要商业资本集团之一。陕西乃古秦国所在地,今陕西也被简称为“秦”,因此,用“秦商”取代“陕商”概念也未尝不可。从地域空间指向理解,“西商”、“陕商”、“秦商”是可以相互取代的相近概念。
然而,从历史的时间轴看,秦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商贸流通市场交换的基础。秦之后,汉张骞通西域,经千难万险历千辛万苦,打通了东西方商贸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唐长安,万国来朝商贾云集,成为人口超百万的世界最大都市,也形成全球最大的市场,今日之“买东西”即出自彼时。那时的秦商气吞山河,可谓是“国商”。而陕商之“陕”是直到元代方有此省名。宋元以后,伴随食盐贸易、茶马古道,中西部地区商贸活动日益频繁。明清时兴起的陕商曾盛极一时,以《那年花开月正圆》剧中周莹为代表的陕商,在国内十大商帮中能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随着各种因素导致的中国政治经济重心的东去南移,“浙商”、“徽商”渐成气候日益壮大,活跃在中西部的西安商帮随着西安的地位开始沦落。
“陕商”也好,“秦商”也罢,若按其表层含义均是指古代商帮。在陕西这块土地上,最早形成的是“秦商”,明清以来才有了“西商”、“陕商”。这是一个变化演进的过程。“西商”概念本来至少涵盖了“陕商”和“晋商”两支队伍,至后来,“晋商”风生水起独树一帜,“陕商”概念则渐被淘汰被遗忘,“西商”概念更是昙花一现,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也就是说,从历史年代视角,“秦商”、“陕商”、“西商”是几个有重大区别、不宜混用的概念。
其实,当我们今天谈论“某商”,既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空间概念,也不是一个历史时间概念,甚至也不是简单的时空相加商人群体集合。“某商”除了是指某地域商人群体及其所具有的个性特质外,更深层次的内涵是指该地域长期形成的一种商业精神和崇商重商的工商文化。当“商”字之前冠以“秦”,就代表了一种精神,这是中国秦、汉、唐时期所呈现出的秦商精神:开拓进取、开放包容、坚韧不拔;冠之以“陕”,陕西人特有的耿直义气、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就是陕商精神的内涵所在。从“秦商”、“陕商”到“西商”,首届世界西商大会开风气
之先,将“西商”这个被历史淹没的概念发掘出来,就是要从“秦商”“陕商”中汲取养分,铸造新时代的西商精神。
当我们今天谈及“西商”,有人认为诞生了西商的陕西、西安这块土地上,西商精神既古已有之且一以贯之,实则不然。在历史上,西商有群体,但客观评价不是一流;有商人,但似乎并无工业企业家。而近代以来,“商”与“工”是紧密相连的。农业经济时代,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从手工业到大工业才有了大规模商贸。因此近代“西商”衰落“东商”振兴也是必然。当我写这篇文章在键盘上敲下“浙商”“徽商”“晋商”时,跳出来的是自动连贯的词语,而“陕商”“西商”则需要一个个选字组词。足见“西”与“商”不是固定搭配。这也难怪。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亘古千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都是重农抑商,皇城文化的核心就是一个“官本位”。也许正是这像西安城墙一样厚重的文化积淀禁锢了人们的思维,形成了一种封闭、保守的社会心理和文化氛围。直到近年,考公务员依然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最佳选择,一官半职仍然是不少人毕生奋斗的最高追求,经商被鄙视,商人、企业家地位低下,民营经济也就很难发展起来。因此,西商,以及与之相关的重商文化和企业家精神,恰好是西安、是陕西所稀缺的短板。也正因此,陕西追赶超越,必须尽快补上这块短板。
首届世界西商大会的召开,西安市政府以开放的姿态,重新定义了西商概念:所有那些生在西安、长在西安、学在西安、创业在西安、结缘在西安的企业家都是“西商”。这一定义将西商狭义的商帮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包括众多当代西安籍的海内外企业家,也包括那些在西安工作学习、创业发展的非西安籍企业家,以及在西安经商和在外创业的所有关心西安经济发展的人士。与此同时,西安的“烟头革命”“厕所革命”“行政效能革命”,“三大革命”加上户籍新政、人才新政“两大新政”,都是在着力营造一种亲商重商的营商环境,硬环境软环境。而一切硬环境软环境的基础和核心,则是人的环境,思想的环境,观念的环境。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可以看到,新时代中国日益走向世界大舞台的中心,陕西、西安也正在阔步走向中国大舞台世界大舞台的中心。新时代呼唤新西商,西商群体的形成,西商精神的重塑,将会是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的突破口。(文/石英 教授,博导,陕西省决咨委专家组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