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智慧物流对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改变。
(三)围绕构建国际大型物流枢纽目标,全面提升跨境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从“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的区位和综合基础看,陕西省有条件形成国际大型物流枢纽,将占据中西部全方位开放的制高点,引领国际物流、客流、资金流的走向。陕西应依托优越的区位、快速建设的跨境物流基础设施和不断发展壮大的生产制造产业集群,直面来自各方的挑战,支持跨境物流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竞争力,不仅将“陕西制造”“陕西创造”的出口产品全部投送出去,而且发展成为中西部国际货运的集聚中心和分拨中心。
在跨境航空物流方面,对标国际一流,按照形成风格、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目标提升竞争力。一是加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深化与海航集团建设“中国孟菲斯”合作,发展货运基地航空公司,加速国际货运航线布局,尽快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全球航空货运网络优势,以充足的运力与生产制造产业集群全面对接,并服务中西部出口企业。二是借鉴周边省市的经验,增加对航空物流的专项补贴,使陕西省的航空货运成本与周边省市大体处在一个水平上,将分流出去的航空货源基本留下来,培育航空物流市场,逐步过渡到完全的市场化发展阶段。三是推动航空货运口岸与世界通行规则接轨,打造高效率的“通关一体化”信息平台,实行海关、国检“7×24小时通关”,全面提高通关服务质量,以服务最优吸引航空货运客户集聚。
在跨境铁路物流方面,引导物流产业与快速成长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紧密对接,将新增出口产品转化为跨境铁路物流增量,提高省内货源比重;依托西安港务区综合保税区,发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加工制造中心,为跨境铁路物流直接提供出口货源,逐步提高开行欧洲的班列比重,与欧洲市场建立起密集往来的“黄金通道”。
(四)激发跨境贸易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力,有效拓展国际市场新空间。在全球经济趋好形势下,陕西省应不失时机地引导更多行业和企业融入开放发展,集成出口新优势,优化全球市场布局,使跨境贸易产业集群壮大起来。
支持外贸出口主体加快成长。积极推动具有竞争实力的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外贸易功能,瞄准国际市场开发产品,构建海外营销渠道;支持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把跨境经营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布局海外市场网络,提高本土企业在外贸出口中的比重;支持中小型外贸企业走与省内优势产业、大型企业协作配套的路子,形成开拓国际市场的合力,从根本上改变陕西省一般贸易出口缓慢增长的状态。
加快发展外贸出口新业态。充分发挥跨境电子商务有效降低各种商业成本、方便快捷的优势,规划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引进龙头企业,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向规模化、集群化、标准化发展,使之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借鉴东部省市发展采购贸易的经验,结合我省特点积极选择具有巨大潜力的产业精心培育。
优化全球市场布局。在巩固提升已有市场基础上,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重点发展与中亚西亚、新亚欧大陆桥、中巴三条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上国家的贸易合作,抓住这三条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上国家基础设施和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加快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形成新的稳定市场。
(五)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为发展壮大外向型产业集群提供优质服务。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陕西必须创造更优越的环境支持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一是加快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标世界一流,推进大通关建设,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推动口岸管理部门形成“联合查验、一次放行”协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的体制机制,解决跨境电子商务在境内外的标准、支付、物流、通关、检验检疫、税收等问题。
二是支持西安海关开展创新报税监管制度探索。根据陕西省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特点,西安海关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保税政策从保税加工向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拓展、运用“电子围网管理”扩大海关特殊监管区适用保税政策范围等制度创新设想,对务实推动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陕西省政府与国家海关总署联系沟通,争取率先在陕西开展创新报税监管制度试点。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外向型产业集群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深化与外向型产业集群合作,发展扩大对外贸易的金融服务平台,对外向型企业提供优先融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和出口退税账户质押等贸易融资规模。(闻籍 此文根据陕西省决咨委相关课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