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蓬
国家一级作家二级岗位(二级教授)曾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汉中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创作40余年,结集50余部。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全国首届徐霞客游记奖等多项奖励,并有多种著述翻译国外。系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坐落于兰州黄河之滨的黄河母亲——何鄂作品
一
2016年5月8日,是中国“母亲节”, 也恰逢大型雕塑《黄河母亲》落成30周年。兰州市举办了隆重的纪念仪式, 郑重发布了题为《黄河啊,母亲!我们感恩您,赞美您!》的《兰州宣言》——号召“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胸怀一颗仁孝感恩之心,敬爱她,赞颂她,呵护她,守望她!”
《黄河母亲》是1986年由我国著名女雕塑家何鄂创作完成的大型雕塑,同年4月30日在黄河之畔的兰州落成。作品雄浑大气、庄严敦厚,重达40余吨,雕塑采用红花岗岩石,与中国西部黄土高原和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的黄河色泽高度一致。雕塑主体由“母子二人”组成,健美年轻的母亲正仰臥着哺育着自己黄皮肤的孩子,母亲端庄美丽,孩子憨态可掬,构图完美,自然和谐,深刻表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深沉博大的寓意。整座雕塑粗犷与细腻有机结合,母亲与儿子相互映衬,又恰好坐落于黄河滚滚激流之畔, 益发突出加深了主题。这是一品堪称达到传世经典的艺术雕塑,让人百看不厌,常品常新,也给丝路明珠兰州增添了一道夺目的、不朽的光彩。
所以,兰州市市长袁占亭在纪念仪式庄严致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也滋养了兰州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让我们向所有的母亲致以节日的祝福,也向《黄河母亲》雕塑者何鄂女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大型雕塑《黄河母亲》对于兰州这座城市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兰州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衔接地段,正是黄河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冲积出来一条长达百余公里的带状盆地,为兰州构筑了安身之地。而兰州也成为迎接黄河的首座省城。黄河穿越中华九省大地,唯一穿越的省城便是兰州。在中国没有那座城市比兰州与黄河的关系更为密切,可以说兰州因黄河而倍添风采;黄河因兰州而名声愈显。早在明代万历年间(1556年),兰州人段续借鉴南方技术发明了黄河水车,提水灌溉,使黄河沿岸农田大受其益。至清代兰州黄河两岸水车多达300多架,巨大的水轮飞珠溅玉,宛如彩虹,构成黄河兰州段的独有风景。黄河水车也成为兰州农业文明的标志。
黄河穿越兰州,自古便为沟通西域要冲,明洪武五年(1372)在兰州金城关修镇远浮桥,历500年之久,至清末汽车、火车传入中国,浮桥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1909年,清政府请德国人在兰州修建黄河铁桥,已历百年,黄河铁桥也成为兰州跨进现代社会的标志。
兰州改革开放以来,路通高速,空辟新港,高楼林立,变化巨大。
袁占亭市长在纪念仪式上郑重宣告:何鄂女士创作的大型雕塑《黄河母亲》问世30年来,伴随着这座城市走向繁荣发展,《黄河母亲》以她博爱、慈祥、包容的形象见证了兰州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也给我们拼搏向上给予了精神动力,不仅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雕塑精品,也成为兰州拥有“黄河水车”“黄河铁桥”等标志之后、兰州进入文明城市的标志。创作了这个标志的何鄂女士理所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敬仰。
庆典活动隆重热烈,电视媒体介绍,国家邮政专门印发首日封,展示了崇高的礼遇和规格。一时间,何鄂女士成为社会各界注目的焦点,记者争相采访,报刊纷纷载文,各类“访问记”“一夕谈”“对话”“论坛”迭见媒体报刊。何鄂的雕塑生涯、人生点滴,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