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段引文中的会戏,是邻村贺家村的戏,白嘉轩可以把机会大方地让给家里人。而白鹿村自己的会戏,白嘉轩作为族长兼会长,是一定要去的。他选在白天去,意在让大家都能看到他的在场,到了晚上,台下黑得谁也看不清谁。他以办会戏、看会戏的方式,体现着自己作为一村领袖的意志:我们虽然受了抢劫,但日子还要红火地过下去,该热闹还要热闹;我虽然受了伤,但并没有垮下,我还能看戏,我还有心情来看戏。下午场的戏一般是折子戏,在全天的排戏中是最弱的,相对来说不那么精彩,这与笔者在田野中所见相符合。小说中一开始写道“白嘉轩显然不是戏瘾发了”,但后面又写道,他坐下后,就慢慢进入了戏班子特意为他演出的《金沙滩》的剧情中,听到了杨家将的故事,他的病痛也减轻了。在这里,艺术和当地人的“存在”“气性”本就是一体的,就像白嘉轩来看戏,和他彰显威望是一体一个道理。
正如刘军华在《秦腔传统剧目中的家国书写》一文中所讲的,“秦腔杨家将传统剧中从‘血战金沙滩’ 到杨令公两狼山尽节,从杨六郎威镇三关到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始终贯穿着一条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主题,在对杨家将忠勇英烈精神的讴歌中更是呈现了 ‘立志则为豪杰’的个人意志力。”这种保家卫国的精神,通过戏台上的秦腔表演出来,通过戏台下的聚会组织实践,一上一下,一虚一实,交相辉映,可从中看出“美育-德育”在民间的具体形态。
庙会中的文化传统,在当今全球化、商业文化的浪潮中,其文化自觉意义必将得到加强和凸显,如果没有《白鹿原》中所描写的那些由庙会引发的家庭关系、社区关系的积极有效的调整和建构,乡村社会必然在个体化的道路上无法自主,在目前讨论很多的养老、工作伦理、精神生活等方面陷入无能为力的地步,使得“乡村社会的文化失调”成为一个困局,而 “农民的弱势地位”则进一步固化。
三、我省庙会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繁荣有序,其中的文化部分,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包括公共服务供给、村落景观、传统文化保护等多方面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但这些问题的背后,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脱离了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而发展的现代设施和景观,不但在实际效果上会大打折扣,而且可能成为某些外部力量侵蚀村落生态的契机。脱离了其原生土壤的传统文化保护,只能是保护了形而保不住神,使之成为一项偶尔观瞻、可有可无的摆设。从这个角度来看,庙会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必将发挥十分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