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汽车接轨“德国工业 4.0”
“降”:转型步伐更轻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涉企收费,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颁奖大会上,山东高密豪迈集团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从一个破产倒闭乡镇企业的机修车间发展到轮胎模具制造的业内翘楚,20多年来,豪迈集团实现了年均超过50%的高速增长。“如果说技术研发是我们企业持续高增长的引擎,那么国家政策的扶持,尤其是各项降成本措施就是注入引擎的‘重油’。”董事长张恭运说。
财务总监刘海涛给记者算了笔账:2017年集团电费价格享受优惠300多万元;模具产品退税率由 15%提至17%,多享退税1000余万元;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6920万元,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税收优惠1092万元,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优惠996 万元。“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地不仅让企业节约了建设资金,加快资金的周转和项目建设进度,更重要的是这笔资金可以更及时地投入技改,让企业更快地转型发展。”刘海涛说。
除了这些能数出来的真金白银,降成本还体现在很多收益难以量化的环节。行政审批削减率达 26.9%,审批提速30%以上,“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清单第一批涉及34个部门538项……刘海涛介绍,这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措施有效减轻了实体企业的负担。
“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2017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定下了2017年为企业降成本的指标。
这些指标实现了吗?岁末年初,让我们一起来对对账。2017年上半年,国务院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多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5批政策措施提前部署了万亿降成本“大礼包”。据财政部消息,2017年营改增试点政策、简并增值税税率,进一步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和涉企收费,全年为企业减负将超过 1万亿元。对比年初制定的降成本指标,这一数字几乎翻番了。
市场主体感受如何?记者于2017年前往江苏苏州和无锡、湖北武汉和宜昌、四川成都和德阳,对 3省6市的100多家实体企业进行深入调查。企业反映,虽然成本高企仍是企业经营中的最大困难,但万亿政策大礼包的发放,让企业“有感觉”。82%的受访企业认为本届政府多次简政放权后,制度性交易成本正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