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动态

重新定义西安:中国城市元典

时间:2018-06-07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刘少华(实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论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西安理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担当特殊的城市使命,成为代表民族复兴和文化繁荣兴盛的城市标本,以新的姿态和形象立于世界城市之林。

西安要担当起当下的特殊城市使命,就要认识到西安的使命绝不仅限于一般城市发展经济、宜居宜业等普遍性的诉求,同时,还要以城市形态表达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表达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审美追求和精神追求。

重新梳理西安对于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城市价值,西安既是中国文化元典集大成的城市,同时,西安历代都城的建设,是中国城市营造理念和建设范式的元典。也就是说,西安应该确立“中国城市元典”的定义,以体现这座城市价值的至高性和唯一性。彰显中国城市元典特质,进而提纲挈领开展“大西安”城市建设,充分体现周秦汉唐作为中华文明根脉的灵魂,是西安的历史使命,也是城市复兴的必由之路。

元,就是“善之长也”“气之初也”,就是最初的源头的意思,元典就是最早的经典,就是一个文明体系的源头。审视五千年来的中华文明,西安首先是中国文化元典集大成的城市。

过去关于西安的定义不少,但都没有体现出这个“独一无二”,比如,西安是一座古城,而中国古城数以千计;西安是一座古都,而中国古都数以百计;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强调了西安历朝历代建都史的“数量”,却忽视了周秦汉唐这四个塑造了中国历史主根脉朝代的历史价值,等等。所有这些定义,似乎都没有体现出这座城市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唯一性和至高性。

西安是中国文化元典集大成的城市,主要是由周秦汉唐这四个朝代决定的。周奠定了中国的文化基础,秦汉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制度基础和基本疆域框架,唐则带来了中国开放包容的文化高峰。中国的历史,中国人的精神,就是经由周秦汉唐四个光辉灿烂的朝代奠定基础的。

通常说的中国文化元典,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经》。六经成书源自中原各国,它们是在汉朝武帝时期汇入长安这座城市,才成为中华民族的国家经典,产生了后来真正影响中国两千年来大一统国家意识形态的思想主流。在秦汉之际,中国真正形成了大一统国家,既包括“书同文车同轨”等国家标准,也包括中国主体疆域的形成,以及国家经典的确立、大一统大中华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的自觉等等。

此外,老子在长安楼观台完成了《道德经》,其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乃至于世界;司马迁在长安完成了《史记》,并在两千年里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观念;到盛唐,长安可谓是唐诗的故乡,绝大多数知名诗人都曾在长安生活,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唐诗继承了《诗经》以来的诗教传统,塑造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审美观。

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也多以长安为源头。汉传佛教八大祖庭有六个在西安,见证了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今天仍伫于西安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见证了基督教在中国的最初传播;而在汉唐之际,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更是东西方商业文明交汇的中心,多少西方的器物、工艺、乃至于农作物、水果品种,都是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融入中华文明的万古江河,成为我们当今生活的一部分。

几千年来,中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背后有一个营城理念的源头。西安历代都城的建设,就是中国城市营造理念和建设范式的元典。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