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论坛>>西部专题

让西安“飞”向世界——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打造“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

时间:2018-07-19 来源:西部发展论坛 编辑:王星苑(实习)

“三个经济”引领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今年4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正式批复支持建设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要让我们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典型示范。”贺键介绍说,近年来,空港新城以航空特色产业为突破,聚焦飞机维修、航材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物流运输等产业,开航线、聚货源、引项目,初步形成了临空全产业链。

 
 

发展外向型经济,航空是最佳捷径。研究表明,航空客流每增加100万人次,可拉动地方经济效益总和18.1亿元,创造相关就业岗位5300多个。目前,空港新城聚集了13家航空公司基地总部,开通了339条航线,其中国际航线57条,全货运航线 14条,可直达47个国家和地区。普洛斯、海航、京东等66家国内外物流企业相继落户,成为引领陕西乃至西北物流业的聚集地,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全国示范物流园区”。同时,还获批了5类(食用水生活物、冰鲜、水果、粮食、肉类)商品运输指定口岸。

依托正在快速形成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空港新城把陕西乃至西北纳入航空辐射范围,成为广袤内陆腹地对外开放的门户。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级新区的核心组团,正致力于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保障最全、服务最优”的投资首善之地。加速吸引区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在区内聚集重组,由此促进临空经济的发展,为陕西“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积能聚势。

区域协同发力瞄准临空经济示范区“第一方阵”

空港新城对外是向西开放的门户,对内是空铁公轨综合交通的枢纽。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空港新城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2017年10月,空港新城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启动了共享信息平台建设,还将进一步探索互补合作、联动发展的路径,在西安对外开放大通道的建设中形成合力。

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准后,空港新城的发展土壤更加肥沃,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明晰。类临空指向性产业以及相关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将因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获批加速向空港集聚,为空港新城建设“产城融合”的典范提供新的动力;同时,示范区的获批也为发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会展、金融等配套高端服务业提供了发展支撑,从而加快了西安门户新城建设。

目前,空港新城正在进行以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科技流、企业流为特点的流动经济发展研究。下一步,空港新城将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的叠加优势,更好地整合发挥“临空+自贸+保税”的优势条件,助力构建枢纽功能完善、门户特色突出、流动强、流动经济发达的临空型经济体系。

 

在空港新城的时间表上,到2020年,临空经济示范区要基本完成示范区与机场的交通衔接、配套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任务,初步形成航空物流、航企总部、航空维修、跨境电商、商贸会展等产业良好发展的格局,机场客货量增速保持在全国枢纽机场前列。到2025年,将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高端产业为支撑,临空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格局,建立连接全国、通达世界的航空综合运输体系,跻身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第一方阵”。

建设“一带一路”,围绕“三个经济”发展“航空+”特色产业,助力陕西开放,聚焦高端产业,站在新起点上,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已经瞄准目标,昂首振翼。(文中部分资料来自《陕西日报》《西安日报》等)(文/希步)

西部专题
名家专栏
西部动态
西部观察